让手工课在艺术教育中绽放光彩
2014-08-15◆李晶
◆李 晶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平安小学)
在手工课上,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按着自己的意愿,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或美丽或滑稽、或平面或立体的手工作品,有的具有观赏性、有的具有实用性。因此,手工教学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课。
素质教育已在全国铺开,各地的新课程改革实验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美术制作课过于注重于美术专业性质,偏重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美术文化的滋润,更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割裂了美术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类现实社会中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我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
1.制作课程的综合性不够课改前的教学大纲中把美术教学内容大致分成绘画、制作、欣赏三块,这三大内容界限清晰,独立性比较强。针对每一堂课,又把教学目标定在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更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略对学生审美感受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学生学的和实际生活环境相脱节,并且课程的安排综合性不足,趣味性不够。
2.学生的主动性不够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往往在处理教学问题时,受到“以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局限,教师提前制作,理顺制作方法、步骤,认为“示范讲解”是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模仿操作、反复实践、形成技能”是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像保姆似的不厌其烦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喂”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缺乏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很多学生经常不带工具,非常影响课堂效果。
3.思维与创作形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制作课程缺乏生活体验,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制作作品的时候认为只要能做一张像书本上范作那样的作品就算是好作业了,他们一味模仿,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认真思考后,觉得要上好一节手工课,首先要深刻地分析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最根本的转变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在具体设置课程时,又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手工制作课不再以单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每一堂课中。
例如,《花花绿绿的糖纸》《有趣的拓印》这些课,看似手工课的教学内容里却包含了更多的知识。设计和制作糖纸,首先要进行糖纸图案的绘画创作,然后包上假的“糖”才能形成立体的效果。《有趣的拓印》可以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运用不同肌理的材料组合、拼贴、拓印,创造出各种美术作品,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
那么,如何成功地上好一节手工课呢,我认为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
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有的材料在商店里就能买到,而有的材料却要日常生活中积累才行,积累材料的过程又是一个走进自然、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过程。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带齐工具材料,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玩泥巴》一课,教师前一节课时就可出示各种泥巴作品,什么小狗啦、青蛙啦、茶壶啦……学生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泥巴形象,小手一定痒痒的,然后告诉他们是泥巴做的,想玩泥巴就要带齐工具材料,学生感兴趣后会自觉主动购买。另一方面,是得到家长的支持,有的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理解,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强,导致美术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要让学生做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家长看,使家长知道他的钱没有白花,就会支持和督促孩子带美术的工具材料了。
2.创作兴趣要浓厚
新美术大纲要求我们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来模仿老师的作品,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手工材料入手,例如剪子、卡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橡皮泥等,学生认识后一定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出新颖的物件来。其次,要让学生欣赏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优秀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并从这些作品中得到启发。例如,在教学《蹦蹦跳跳》一课,我首先出示了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后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浓厚,创作的作品会更加有创意。另外,我在课堂上还要根据情况不同,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这种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还能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
3.教师评价要及时
许多教师往往重视教学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欲望,在每一节美术课上,我都要学生给自己的作品打个分,无论他们做的好不好,都要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欣赏了其他人的作品,找出差距或者启发新创,学生在课后或以后的手工课上就知道自己该如何改进了。当然,教师在评价时要多给学生鼓励,从展示的作品中,挑选有特点的作品进行点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琢磨,多创新,只有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才能把学生培养得更好。今后我还需不断总结,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教学中探索各种巧妙的解决方法,努力帮助学生成为“动手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