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

2014-08-15张爱高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件教学内容多媒体

◆张爱高

(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它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条新途径。这种整合,既跟各个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相融合呢?

一、我校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1.学校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为了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学校给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实现了办公和上课的信息化;学校专门制作了校园网站,在网上发布各种信息,方便了信息交流,加强了对外宣传;学校建立了图书资料室,购买了为教学服务的应用软件和资料,供教师们使用。

2.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老师自觉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大胆尝试,有效利用多媒体演示环境进行学科教学。教师们主动开发课件,参与课题研究、各类交流及比赛,努力探索课堂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3.教师广泛地进行了各种课题研究

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老师们都制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目标,深入思考如何较好地使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构建既利于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和广度。

二、应用信息技术的益处

1.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2.教育信息化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便于观察和思考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使普通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

3.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个别学生学习跟多个学生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更好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针对性强、自主开放的学习平台,在这里,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任务;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使个别化教学容易实现。

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师生网上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三、应用信息技术的弊端

1.用课件演示取代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时,有些教师用课件演示代替了一些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实验,学生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锻炼。而且模拟实验比真实的实验的可信度差,造成机械接受的恶果,与使用多媒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2.多媒体的应用流于形式,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部分教师过分地追求视听和动画效果,过多地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没有注重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把主要的无意注意放在画面和音乐上,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课件使用太多、太频繁

有些教师认为,课件的使用越多越好,不用课件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只考虑了课件的优势,没有认识到,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如果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造成了视觉污染,教学效果并不好。

4.在课堂上,用课件演示替代板书

有些教师用多媒体取代黑板和粉笔,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和学习的工具,起辅助作用。运用多媒体,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只有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5.课堂单调乏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有的教师上课时,主要依赖多媒体,课堂一开始就展示课件,然后只顾点击鼠标,大大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缺乏学生与学生直接的交流,使得课堂太单一,缺乏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建议

1.要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能刻意追求信息技术含量而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重在实用,并非越多越好。不能片面追求时髦,滥用信息技术,而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否则就大大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结合,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切合实际的使用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学生易于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它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能很好地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3.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主学习。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牢牢抓住“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关键点,在课堂上,教师要有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时间。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福荫,袁锐鄂.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电化教育研究.

[4]中国电化教育.

[5]现代教育技术.

[6]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课件教学内容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PPT课件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