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采购与招投标制度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4-08-15文熊丽
文 熊 丽
(熊丽,本科,中教高级,副站长,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教仪电教站,611630)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部“全面改薄”工作第二轮已启动,成都市继2008年实施教育技术装备“满覆盖”建设后,2012年又启动了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提升工程,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装备水平迅速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装备的配置都是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的,而最终采购的设备器材有令人满意的,也有不符合采购人意愿的。
一、装备采购与招投标制度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1.业主无法准确制定出所需设备器材的技术参数,容易导致价低质劣者中标
采购前需要业主提供所需设备器材的技术参数、材质和规格型号等。而有些业主根本无法把握所需设备器材的材质和技术参数,特别是实验教学项目,涉及上千个品种,有些专业术语听都没听过。例如:音叉中的叉股采用 6的碳素钢制作,什么是碳素钢,不清楚;又如,卫生上的叩诊锤究竟是什么,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业主如何制定参数?还有些器材根本找不到参数,如体育上的弹跳模高计和剑、棍、棋类等。因此,业主常常会需要厂家帮忙,又怕带有倾向性,于是就选择几家公司提供的参数进行整合,结果有些参数做得“四不像”,有的参数又带有某种倾向性,有时被投诉了还一头雾水。由于制定的技术参数和对所需产品的描述不准确,常常会导致价低质劣者中标,或者采购的根本不是业主想要的东西。
2.样品以外的产品无法保证质量
采购时虽然业主可以提出送样,但是送样的品种只是采购的极少部分,投标厂家往往送样的东西很好,没送样的东西就不好说。特别是理化生仪器、音体美器材,品种太多,有些器材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参数,故而没有写技术参数,有些器材只写符合GB/T 26497-2011 电子天平、JY 299-88 磁分子模型、符合DB51/T1426-2012要求等。这些标准业主没有,部分厂家也没有,导致厂家随意送货,无法保证质量。
3.招标中评分标准的制定导致采购不到理想的产品
招标公司在制定评分标准时一般都很“中性”,参数的制定也要大众化,具有通用性,稍不注意就会被投诉或质疑。而评标专家则机械地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在抽取评标专家时,专家的专业划分不细,只能在大的专业方向里抽取,一些专家评委虽然是教授职称,但他们对某些教学设备仪器也不懂,甚至对什么叫系统集成、多媒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都不清楚,更不用说具体设备的每一项技术参数了。在这种情况下,中标的往往是价格低、品质差的产品。如音乐上的钢琴,按照“附凳88键12D键盘:渐进式击槌键盘,立式,高级品配置, GB/T10159-2008《钢琴》”这个参数,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又如,网络教室、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参数配置完全一样,但是组装的计算机能和品牌计算机比吗?贴牌的多媒体能和大品牌的比吗?
4.个性化、特色化的装备难以统一集中采购
现在学校的装备已完成了基本配置,开始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成为现在办学的主流方向,那么随之而来的个性化、特色化的装备层出不穷。只采购单个的设备和器材相对比较好办,要进行特色功能室的装备就麻烦了。如数字化地理和历史实验室、陶艺室、舞蹈室等,一般都是根据学校具体功能室的大小和办学特色进行整体方案设计,这就需要公司到现场进行装备设计并做出预算,包括功能室的前期处理、室内装修和文化氛围建设等。但是我们目前的采购方式是报装备明细项目,全市统一采购。这样统一采购的设备器材还有个性化和特色化吗?还能具备“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元素吗?可以说,在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装备中,每所学校的每个功能室都各不相同。
5.招标采购后的验收问题
按照规定,货物送到学校安装、调试好后,试运行一段时间就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但在验收时,往往由于没有质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也没有专业的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根本无法进行质量验收。如果聘请质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量验收,一个品种检测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就算抽检几样,业主也无力承担。所以,业主只能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和学校代表参与验收,标准不齐全,参数也看不懂,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甲醛含量、经过严格酸洗、磷化、静电喷塑等指标如何检测,只能凭感觉,看外观。因此验收只是履行程序而已,形同虚设,采购的产品质量完全不能保证。
6.政府采购的设备器材质保期满后的售后服务问题
在政府采购中,绝大部分设备器材保质期都是1年,在付款方式上也是项目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95%,余款为质保金,质保期满无异议后10个工作日内全部结清。但我们采购的大量设备器材怎么可能只用一年呢,大部分至少要用5年,一年的质保期结束后,所有余款都付清了,学校的设备设施再出现问题,请公司来维修、维护,就不太顺利了。因为这时候没有约束了,他们往往是态度端正,就是不见行动。学校也没办法,找不到专业人员维修,导致这些出现问题的设备器材损坏得更快。如学校采购的钢琴,一年后需要调音和维护,仪器柜的门一年后有的会变形关不上,如果不及时维修和维护,上课又必须要用,这样势必会导致设备器材损坏得更快。
二、针对装备采购和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与思考
1.省、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与各区县教育装备部门联合建设“教育技术设备器材数据参数库”
可由市教育装备部门牵头,集各方智慧(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省市专业技术人员、区县专业技术人员等),对所有教学设备、仪器、器材的技术参数逐条逐项进行论证后定稿,完成数据参数库的建设,而且数据参数库要随时更新,供采购方借鉴和参考。参数库里各项设备器材的技术参数既要符合招标要求,又要保证按照这个参数能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同时,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育技术装备中发挥主导作用,不要老是让企业或者招投标公司牵着鼻子走。
2.针对每个包件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
不能每个包件的评分标准都一样。评标专家的专业划分应该细化,高校的教授不一定清楚中小学的设备器材。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专家评委的专业素质水平,省专家中心应该定期组织培训,收集评标专家们在具体评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以后如何改进,如何评出让业主满意的产品等。
3.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装备不应进行大规模的统一集中采购
应该分校、分科目进行特色装备。建议愿意参与的公司到学校实地察看后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整体方案设计,设计好后先进行整体设计方案的招标,然后根据中标方案再进行工程招标,这样即使业主无法做装备计划和预算,也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4.政府采购后的验收尤其重要
建议由省、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验收小组,免费对教育部门采购的设备器材进行质量验收。有了过硬的质量验收队伍,相信公司也不敢送不好的产品。比如,2012年成都市提升工程装备中,刚开始部分公司存侥幸心理,送了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到学校,市技装部门花重金聘请了质检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对有问题的产品全部要求无条件整改,这样对中标公司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在2013年市提升工程采购中,产品质量就大大提升了。
5.省、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或者招投标公司应该建立企业信誉度、满意度测评方案
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比如:质保期满后要维修维护3~5年(收成本费),每年定期进行回访。凡是有投诉不按时回访或者不及时进行维修维护的企业,降低公司的信誉度,满意度测评扣分,低于预设的分数进行必要的惩罚,停止一年或几年参与教育部门的招标,或拉入黑名单等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售后服务,督促企业及时维修维护和回访,延长设备器材的使用寿命。
三、结束语
招投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问题很多。作为装备部门和业主,如何找准切合点,主动积极配合,有效发挥招投标机制的功能作用,使招标工作既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又能采购到质优价廉、业主满意的产品,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