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学公民教育路径探析
2014-08-15◆董楠
◆董 楠
(北京师范大学)
400 多年的华洋共处和文化交融,使澳门学校的公民教育教学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即吸收融合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和公民教育的经验,又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德育理念。在澳门政府、社会团体及学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澳门公民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与自身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教育特色。笔者实地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澳门濠江中学、澳门岭南中学、澳门培道中学、澳门浸信中学、澳门圣公会蔡高中学、澳门陈瑞祺永援中学六所中学(其中澳门浸信中学、澳门圣公会蔡高中学、澳门陈瑞祺永援中学为当地著名的教会学校),通过与相关任课老师直面交流,现场聆听授课,获得最真实的资料,继而总结其特征优势以求对内地公民教育发展方向有所启示。
一、澳门中学公民教育现状
澳门品德与公民科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的一门学科,该科不仅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与法律规范、公民意识教育,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时事形势,进行国情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等,增强学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爱澳精神,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回归祖国前,澳葡政府在教育事业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在政府放任自流的教育政策下享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自行决定开设何种公民教育课程。回归后的特区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制度,并于2006 年制订并颁布的《非高等教育法》,标志着澳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2年,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共同编写了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品德与公民》教科书,将其列为澳门各中学首选教材,明确规定公民教育任教老师须专科专教且要求参加培训。各中学响应政府要求增加品德与公民科课时,没有该科的新增品德与公民科,教会学校将品德与公民科从宗教课单列出来,专注学生品德成长。经过多年的努力,澳门中学公民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为澳门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二、澳门初中公民教育基本特征
1.结合实际需求,更新教学内容
如在蔡高中学,初中阶段使用的是香港圣公会的一个办学团体——宗教教育中心出版的《圣经伴我行》和《共创成长路》系列教材,《圣经伴我行》以圣经内容为主,加入学生成长过程中关于品质提升遇到的问题及其正确应对方法,而《共创成长路》主要谈论品德与公民教育,包括情绪管理、创意发挥、目标管理、自我效能感等内容。初三还会加入一本讨论性教育的《青春无悔》的教材。关于公民政治问题的相关介绍主要借鉴香港雅集系列通识教材,例如谈到青少年责任就会涉及到其与社会的关系,如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投票选举等。
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公民意识
在濠江中学,每周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校长则会在每周五的早读时间通过广播向全校师生讲述国内外时事新闻,班主任也会在班会时间跟学生探讨国内时政。比如,近段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校长先跟全体教师开会传达会议精神,教师再通过班会跟学生进行讲解介绍。在岭南中学,每逢“五四”青年节、“九一八”事件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学校都会安排相应的讲座宣传活动或者板报制作竞赛,课堂上也会要求同学们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永援中学规定全校每月升一次国旗,老师会在常识课或者早课上跟学生宣扬祖国正面事件,同时举办了著名的中文周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让学生乐于学习中文,喜欢上中国文化,增加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多种评价方式,重视社会实践
在澳门,公民教育不参与升学考,品德属内在价值观也很难仅通过纸笔测试进行评估,因此各校考核方式多样,多是将功课、考试、表现、实践等多方面相结合,在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科任教师评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作综合性的等级评定。
在濠江中学,学生除备有公民课本外还需持有一本社会实践手册。公民成绩的评定,课堂学习占百分之七十,社会实践占百分之三十。课堂学习成绩由公民教师按课程大纲要求实施。社会实践评核由服务(校内、外)和家庭实践组成,主要由职教公民课程的教师监管。校内、外服务部分和家庭部分各占公民成绩的20%和10%。以此次调查为例,濠江中学上周组织初一学生看望特殊人士,初二学生关顾独居老人,初三学生去往福康医疗中心做社会服务工作。其他中学同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注重课堂表现和功课完成。课上会根据学生课堂参与度、现场表现、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分。平时偶有测验也以思考题为主,借用一些新闻时事作为背景引发学生思考,无标准答案,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逻辑以及观点表达予以评分。另外,学生日常的学习纪律表现也会影响平时成绩,综合多方评价,最终结果以(A、B、C、D)等级的形式呈现在成绩单上,同时载入社会服务参与时数。
4.重视情景体验,减少理论灌输
如情景体验教学。澳门学校特别重视根据不同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其设计的基本理念既形象又有挑战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绩效的目的。如浸信中学就采取了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小组讨论,短片播放,答案配对等。此次老师带来的一节以语言为主题的公民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人印象深刻,上课前老师将一些气球和马克笔带到教室,要求学生在气球上作画,学生玩的很尽兴,之后老师又要求学生们擦掉图案,学生却发现根本擦不掉,于是老师总结说有时我们会因为有趣而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但是一旦出口就再也无法抹平造成的伤痕。通过这种反思活动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体会,了解到正确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在培道中学,近段学校组织的一个生涯规划体验活动也很有特色,在该活动中学生不断地在做角色扮演,他们先去参加本校毕业试,再拿着简历去公司应聘,却发现高中文凭并不能使他们获得向往的工作岗位,于是重回教室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活动当中,并以此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5.倡导启发教育,重视师生对话
澳门各中学始终注重改进教学方式,避免简单的灌输和粗暴的惩罚,重视两难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和价值澄清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方式,避免过分强调道德规范的记忆,重视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师生互动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同时,不回避争议性话题,为增进道德认知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发展开放的胸怀提供良机。
在蔡高中学,老师始终坚持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上课时老师会将圣经中对问题的看法讲给学生听,由学生自己选择接受与否,教学过程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学生和老师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讨论,当师生观点产生冲突,老师就会让该生说出原因,再征求其他同学意见,共同进行讨论,通过价值澄清的办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虽然师生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很多,但是老师不会因此批评学生,只会说正是因为想法不同才需要讨论,鼓励不同观点的表达。
6.传授政治常识,提升参政意识
在澳门,各校也会以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政治常识的学习,提升对国情的认识,增强公民参政意识。例如,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将“基本法”的内容编成小故事、漫画、游戏棋、电脑游戏等。把学习内容演变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如培道中学的老师深知学生对于政治制度方面知识的学习动机不会太高,该内容枯燥乏味但是答案固定,任课教师针对此情况会在课上出一些选择填空题,以游戏竞赛抢答的方式鼓励他们去主动学习。谈及法律常识,澳门有很著名的澳门基本法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问答比赛,各校先进行校内比赛,择优推选至全澳比赛,透过比赛,可以加强本澳学生及青年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社会制度、政府架构及特区法制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加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记忆。
7.政府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
公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造就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的人,因此公民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作为公民教育全面的协调者、积极的推广者、资源的提供者——澳门特区政府不仅与学校合作,还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大德育圈,营造公民教育的良好环境。
(1)政府。政府相关机构像是司法局、警察局、廉政公署、社会工作局等也是品德与公民课的授课主体,此类机构时常与学校联系询问是否有讲座需要,如有需要便与其议定时间,讲座一般涉及像是预防滥药、酒精、派对场所,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等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的内容,法律常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讲人将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新闻案例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剖析,将法律意识渗透给学生,讲座大部分内容与课本相互呼应,结束后老师稍加补充即可,此种授课方式既生动形象,也广受学生欢迎。比如说,基本法的相关内容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介绍最为妥当,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都可以获得及时详尽的解答。而文化局这类机构也会利用公民课组织音乐会专场,培养学生的乐感,升华情操。
(2)社会。澳门的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澳门有着无数的社会团体,他们的积极参与为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提供了条件;也为学校开办的公民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这有利于学校拓展教学空间,补充社会教育活动的不足。社会资源优势是澳门教育最大的优势,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可以让学生们更多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尽早的去参与社会活动,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此外,社工时常会参与品德与公民课的课堂教学,通过事先跟老师的沟通自行设计一些贴合讲授主题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性异性的交往等,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跟学生进行具体介绍。
8.宗教融入德育,圣经规范行为
除了正规的品德与公民教育,以基督教为首的西方宗教在澳门人的社会生活中同样起着公民教育的作用。澳门大部分中学都有教会背景,圣经培养的价值观也比较完整,成效同样显著,每所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培养诚实、有责任感、热爱祖国、珍惜生命、道德高尚的良好公民。在永援中学,老师以天主教为背景讲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希望学生们诚心向善,通过引用圣经故事传达一些做人的道理。老师也希望学生们去践行生活的实践,追求品德的发展,尽管学生们不一定都会信教,但是通过这些课程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精神,用这些精神去学习和生活。
9.家校广泛合作,亲子活动丰富
澳门各中学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启发家长认识到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关注年青一代成长的新特点,思考新时代子女教育的新课题,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并掌握亲子沟通的有效技巧,持续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鼓励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家长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关心子女学校生活。围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澳门采用家庭、学校共同促德育的教育模式。在蔡高中学,家长会举办了《与子女谈“恋爱”家长讲座》,教育家长以正面的态度聆听子女的分享,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及良好的沟通;举办《送暖迎新春》亲子义工探访,协助家长培养子女的服务精神及提供亲子合作的机会。浸信中学同样重视家校合作,学校规定每位家长每年至少来校三次,包括参加家长会、与班主任单独见面等。每学期末发成绩单时要求家长来校领取,老师跟家长增进沟通,互通有无,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留级的学生如果表现改善,学校会举行嘉许礼,颁发奖状、奖品激励学生,并且邀请家长观看仪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进而予以鼓励。
10.一元体系德育阶段衔接顺畅
进入21 世纪后,澳门不少私校获政府资助建新校,当中有由原幼稚园、小学发展成中小幼的所谓一条龙学校。众所周知,多年来澳门私校的教育自主权相当大,既没有统一的教材,又没有统一内容的具体要求,由一所幼儿园转到另一所小学时,其德育情况可能未能衔接,同样地当学生从小学升上中学时,类似情况亦会碰到,容易令德育产生反效果,而一条龙学校在发展完整的一元化德育体系则较有保障,德育较易到位,同时由于一条龙学校学生人数较多,在经济及能力上足以设置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及其他德育工作者作出指引或支援。一元化德育体系可使德育在内容上保持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不断深化,同时各德育目标、德育阶段亦能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使德育工作均在有计划地围绕目标逐步实施。例如浸信学校在进行“诚实”这个德育专题教学时,按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经历而作出循环的、螺旋型相应教授,学生的学习成效相对更加理想。
三、结语
公民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加强公民教育对提高个人修养、民族素质以至整个社会的文明都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推行公民教育的成效难以立竿见影,使得公民教育既受人注目,又被人忽略。在现阶段,我们不仅要结合本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公民教育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理论,还要吸取澳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我国开展公民教育服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如教育暨青年局所推崇的宗旨“凝聚社会力量,培育全人发展”,扶助青年面对挑战和实现理想,培育志存高远、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权责兼顾,既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也有创新和建设能力的年青一代,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富兵.澳门公民教育的缺失及《品德与公民》教科书的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2011,(08):81 -86.
[2]澳门教育暨青年局.非高等教育范畴德育政策[M].澳门:澳门教育暨青年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