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学习真实有效
2014-08-15佘丽萍
佘丽萍
(江苏省江都中学,江苏扬州225200)
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为探究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一般过程,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有效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但是,探究学习形式化、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探究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也不尽如人意。如何让探究学习变得真实有效起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学习的几点体会,以供大家商榷。
一、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但绝不应该是课堂上唯一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演示、训练这些学习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且被证实为有效的。但有些教师一味强调新的教学方式,忽视甚至排斥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探究学习当作是 “神器”,以至于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热闹的探究。但这样的一节课蒸发掉表面的热闹后,学生并没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也没在能力方面有多大提高。
教学场景1:某老师在讲“图像的类型”时,要求学生先上网探究,学生找出了多种分类标准,接着请学生交流探究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约二十分钟才完成此次探究。实际上,教科书上“图像的类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点阵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和区别。教师可以先展示这两种类型的图放大之后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给出两者的概念、优缺点以及常见的文件格式。采用这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效果也很好且更高效。实际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的是适当的讲解、演示,而不是这种热闹的探究。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虽然没有高考压力,但是毕竟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时间还是比较紧的。我们可以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上少花点时间,让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作品设计等高阶活动中花时间去探究并习得高层次的能力。所以,要选择值得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去探究。
教学场景2:某老师在讲“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和合成”时,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和合成,我已经将素材、作业要求和教程发到你们的电脑上。下面请同学们启动premiere软件进行自主探究”。对于这个新的软件、新的知识点,学生探究了半节课后,只有几个人有收获。绝大多数学生还没找到头绪。老师只好再来讲解如何导入视频文件、如何增加字幕、如何修改和调整等等。这样,学生才得以完成任务。实际上,高中生的探究水平还不是太高,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出发点,选择学生能够探究的内容。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选择学生努力一下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同时,高中生不太适合完全由他们自主、独立完成的探究活动,他们更需要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引导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同时由于教师的引导又能使得探究活动更加有方向、更加有效且节省时间。
二、创设利于探究的情境
一节课往往从情境导入开始,教学活动往往也围绕着这一情境展开。创设利于探究的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而且也能让学生勇于思考、积极探究。
笔者在讲“CSS样式表”时,首先展示“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在悼念日里的百度网站、搜狐网站、滕讯网站首页面”。然后提问“这些网页都变成黑白色,是如何做到的?”通过创设这种悬念情境,学生对CSS样式表的作用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学也围绕着该情境展开,教师利用该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嵌入式、内联式、外联式样式表的使用方法。
笔者在讲“利用七巧板设计图像表达信息”前,将以往学生利用七巧板设计的一些优秀作品集成为一个动态播放的flash动画进行演示。通过创设这种演示情景让学生对七巧板设计充满了好奇,个个跃跃欲试。同时,学生对flash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将静态的图像联系起来,制作出动的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探究兴趣,还有利于对flash的整体认识和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多种利于探究的教学情境。巧妙的情境创设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去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我们要创设学生熟悉的并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能够勤于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我想学、我想去探究”的状态下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升华情感、培养能力。
三、提供经过整理的探究资料
教师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经常让他们到因特网上查找资料。而网上的信息如浩瀚的海洋,学生对查找的资料进行辨别、取舍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获得的资料并不一定很准确。实际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做一些准备。教师自己事先来选择、整理、重组探究资料,然后课上教师提供材料或者网络链接供学生探究使用。这样,学生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获取所需信息,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究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上。
比如:学生进行Photoshop作品设计时,教师提供“新手上路”、“学而不倦”、“勇攀高峰”等相关资料,并配上各栏目简要说明。“新手上路”里面主要介绍选择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的用法以及图像亮度/对比度的设置等简单操作。“学而不倦”栏目主要介绍图层设置、滤镜应用等操作。“勇攀高峰”里面则涉及按钮制作、特效文字制作等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资料并展开探究学习。
这里的资料还包括课上要用到的一些样例或半成品。样例主要用来启发学生思考,供学生探究时参考。而半成品主要供学生进行局部加工时用,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避免学生从零开始低水平重复学习,另一方面关键知识点或技能进行了“留白”,提高了探究活动的针对性。比如,“超链接”是“网页设计”的重点。课上笔者提供半成品“未超链接的圣诞网站”,请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连连看”操作,完成其中的各种超链接,使“半成品”变成“成品”。
四、设计有梯度的探究任务
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我们经常以任务来引导他进行探究。探究任务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和效果。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觉得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探究任务不宜过大过笼统,教师需要将任务进行细化,方便学生探究。同时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避免在同一层次简单重复探究。
(1) 入流边界: 来流为高超声速, 下游流场不影响上游流场, 在入流边界处给定来流的静压、 静温及Mach数.
笔者在讲“走进Visual Basic”时,直接让学生探究“简单计算器”有难度,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于是笔者将任务进行了分解,设计了有梯度的五个探究任务。在引导学生理解变量定义、键盘输入、赋值语句、屏幕输出方法后,请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一:理解“从键盘输入两个数进行相加,并将和输出到屏幕”的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减法运算程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框的用法后,请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二:编写程序,实现从文本框中获取两个加数,和也输出到文本框。紧接着请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三:编程完成对两个文本框中的数据进行四则运算,学生一般设置四个按钮分别完成对应的运算。接下来教师拿出一个简单的实物计算器并提出探究任务四:要设计这种都靠按键完成操作的计算器需要设置哪些对象?请进行对象设置。当学生完成对象设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五:完成运算数的获取、运算符的获取以及结果的输出,从而完成整个程序的设计。从中可以发现,这几个任务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学生的探究活动也逐渐深入。同时,由于前面探究活动的铺垫使得后继的探究任务又有了支架的支持,从而能顺利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
探究学习更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每个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同、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差异,这样不同学生对同一个探究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得探究结果更加全面和丰富。
假如仅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全体学生停止当前活动进行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传统交流方式不能用得太多,否则会影响进度,而且不利于及时探究、课后探究。更好的方法是辅以探究学习工具开展交流。有了探究学习工具的支持,学生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在线寻求老师或者其他学生的帮助。而有好的建议或经验时,也可以及时与他人共享。
笔者试过在课堂上应用班级QQ群进行探究交流,但效果不太理想,有的学生光顾着和班级群外的好友聊天。后来笔者采用ASP和SQL数据库系统设计了信息技术课堂论坛区域,学生可以在论坛里面进行发帖子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探究情况并且帮助学生。
六、检验探究学习的成果
学生开展了探究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及时检验和评价。探究结果的检验比较简单,教师通过学生上传的作品或探究结果文档就可以进行检验。难点是如何进行探究过程的检验。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日志,请学生回答:探究中碰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好的经验法则可以与大家共享?教师还可以到论坛里查看学生的留言,通过查看探究过程性资料来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并从中发现学生探究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总之,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要想使探究学习更好地实施,教师的业务素养是内功。只有教师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教学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让探究学习变得真实有效起来。
[1]祝智庭等.实用信息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川学红.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艺,钟柏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盛群力.马兰译.现代教学原理、策略与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钟柏昌.优秀教案所应具备的重要特征——兼谈案例大赛中案例设计的得与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0).
[6]钟柏昌.支架理论视野下的局部探究教学模式及其类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