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式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反思

2014-08-15◆李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生教学法文本

◆李 帅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阅读教学仍然以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为主体,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是微乎其微。而对话式教学作为新时代精神的回应,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建立了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使得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二、定义

对话式教学法由拉丁美洲“杜威”之称的著名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他在其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借银行储蓄来进行生动的比喻。他说,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教师就像是银行的“储户”而学生就像是“户头”,师生之间以“你存我取”代替了互相“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的意思就越少,而这种批判意识可以使他们作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这个世界。

对话式教学是指在互相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教学主体与文本之间通过互相交谈与倾听从而进行的双向沟通与共同学习。在对话式教学的指导下,教师也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对话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人文关怀,而其根本在于“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不仅只是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最基本的师生互动。这种基本的师生互动也未必是对话式教学的最佳互动模式,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合对话式教学的教学环境,形成教学、学生、文本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课堂”,使课堂变成适于生命成长的环境。

三、对话式教学的积极意义

1.对话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改良和升华

传统教学法把学生当做“容器”,教师的任务是用单调的讲解来“填满”学生,作为学生则主要任务在听课,将教学讲解的东西储存起来,教师讲解的内容越多越是好教师,而学生越是被动的灌输越是好学生,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对话,师生时间的关系是一种垂直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教师讲解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而教师的讲解也变成了令人生厌的空洞洞的“唠叨”。对话式教学的首要原则,即民主、平等。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弱化教师在课堂的权威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搭建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创造条件,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中来。

2.对话式教学法是时代精神的回应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人文关怀,教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文化,教育要走向人文关怀首先要打破奴化教育走向自主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思考,最终获得解放。对话式教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回应,立足于新课程背景,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更加融洽,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参与到对话教学中的兴趣,使学生“乐学”。进入后现代社会后,对话的开放性和启发性也随之扩大,对话式教学不仅仅停留在师生机械的一问一答中,而是深入到师生和课程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文本,教会学生与课程文本所呈现的内容进行交流,将自己独特的认识、理解融入到文本中去,并对文本做出自己的诠释。

四、对话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1.教师自我定位有失偏颇

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存在自我定位模糊的现象,导致在教学实践中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教师过于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不愿放弃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虽然已区别于讲授式教学,但实质仍是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以讲授为主、对话为辅,对话不过是搞活课堂气氛的一种形式而没有实质上的作用。另一种则是教师地位的自我放逐,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任凭学生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地畅所欲言。教师在课堂中鲜有讲授和分析,导致出现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教学中真正的师生对话应是一种实践性的对话,是在个人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有创造性、有意义的对话。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对话式教学所要展现的即是一种平等、信任的对话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对自己回答问题或练习过程进行有意识地反省认知,这种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再认识和教师适时的指导及总结而掌握的知识才更牢固。

2.对话内容过于肤浅,难以深入

对话应强调多元化而绝非简单的问答式教学。简单的一问一答只是重复地向学生再现一些显而易见的显性知识,而没有通过深入的对话来挖掘其中的隐性知识,如果仅仅是师生自问自答就缺少了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对话式教学变成了为对话而对话,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花季,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开放对话话题,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话题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人格成长,激发学生的表现和求知欲,教学提出的问题不要设有官方的标准答案,而要指导学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敢于常问“为什么”,善于说出“我认为”。

3.对文本的处理方法不当

新课标规定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观摩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课则不难发现,教师对文本的处理较为狭隘。有的教师罔顾文本的基础地位,一味地鼓励学生多说,认为只有学生大胆地说就是对话式教学的目的,更有甚者从自身的角度片面的解读文本,造成学生任意解读甚至误解文本,严重扭曲了对话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在对话式教学中,对待文本的态度决定了对话的质量。正确地对待本文首先要肯定文本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产生的思考都要围绕文本,建立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文本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沟通,并努力将自己的领悟,认识融入到文本中去,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双重升华。

综上所述,对话式教学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意义重大。然而,出现的种种局限性也说明了其发展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改良。真正的对话式教学并不是形式上的对话,我们要努力把握对话的实质,让对话式教学真正走进初中英语课堂。

[1] Paulo Freire.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M].Penguin Education,1972.

[2]王红菊.弗莱雷“对话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及实施策略.2004.

猜你喜欢

师生教学法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