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4-08-15◆吴昊
◆吴 昊
(甘肃省环县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任何我们肆意破坏地球环境的行为都会得到报复性惩罚,沙尘暴、雾霾、泥石流、酸雨……都是人类不遵守自然法则、随意破环地球的恶果。如何唤醒人类的环境意识,改变环境现状,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一个地球人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各国政府必须把环境治理提上议事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惩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笔者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师,怎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恰当渗透环境教育,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唤醒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是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恶劣的环境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环境教育必不可少。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空前破坏,温室效应、淡水资源枯竭、森林面积减少、沙尘暴频发、雾霾肆虐、白色污染泛滥……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其次,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宿。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取向。再次,是地理学科的本质使命。地理课程本身就是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该课程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完成的教学使命,以人的关系为主线的高中地理课一定要把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二、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战场,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加上很多地理知识自身就属于环境知识。因而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学会有效的利用教材这一知识载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保教育目标设计,对教学中蕴含的环境教育因素应及时的挖掘,尽可能地确保地理教学中所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将环境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环境教育目标的实现。
以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全球气候变化》教学为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一幅漫画展示在学生面前,该漫画源于网络下载,名叫《啊,地球出汗了》,并提问:“该漫画中揭示了什么环境问题?通常我们将其称为什么效应?导致这一效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问题提示和漫画引导展开有效地互动、探究、交流,就会在不断地探求中感受到全球气候正在逐步变暖,同时意识到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无节制地排放二氧化碳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事先在网上搜集的与气候变暖有关图片,并播放教学影片《后天》,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一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气候的变暖?二是气候变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激烈地讨论和总结,对气候变暖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笔者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派代表分别扮演世界环保组织成员、政府官员、伐木商和热带丛林的土著居民,以“如何减少温室效益”为话题组织开展了辩论比赛,学生以各自的立场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并在笔者的引导下加深学生对气候变暖成因的认识,从而在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地理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做到渗于课内、寓于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内所学的环境保护知识适时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方面的节日纪念活动,例如,在世界环境日、国际湿地日等开展相应的纪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环保的生活,有助于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推广,为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各项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的环境保护知识,在增强自身环保意识的同时,唤醒其他人的环保自觉,参与到宣讲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活动的行列中来,让全社会都能意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环境保护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好诸如垃圾分类、节约水电,坚决和垃圾食品说不,用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环保行动的开展。
3.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在做好课内外渗透环境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环保教育。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特有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地理方面,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课程资源也各不相同,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学生广泛搜集素材,充分挖掘地理课程资源,在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熟悉社会、接受再教育。可以利用寒暑假引导学生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开展基础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每学期放学前,教师要提前建立并公布当地地理环境调查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个人单独调查,也可以分组合作开展。调研课题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调查学校所在地自然资源分布与开发,收集开发合理和不合理的案例;调查当地的人口数量及变化情况,找出人口变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调查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掌握土地开发利用与气候的变化规律;调查当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调查当地生物资源的分布和物种变化,探究物种存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接受了教育,学会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忧患意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其关心家乡一草一木,留恋家乡一物一景,同时也收集整理了校本课程的素材,编辑成校本教材,还会收到更广泛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切实意识到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课堂、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还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乡土教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惠志娟.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12,(04):65-67.
[2]蔡淑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权海鹏.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及其整合[J].考试周刊,2013,(55):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