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2014-08-15王西芝
◆王西芝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的实施中,必须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果学生们对专业知识一点都不懂,就到生产车间或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对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所讲到的专业术语、设备或构配件名称及作用,学生一无所知,实践教学只是走马观花,一则无法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二则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三则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例如,工民建专业学生的现场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此时学生们只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测量》并没有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当学生去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构件厂进行认识实习时,他们对工程技术人员所讲的混凝土的配料要求、上料顺序及混凝土搅拌过程等内容非常感兴趣,听得也很认真,并不时提出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而对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名称、类型及作用却知之甚少,学生们听起来不但没有兴趣,而且提不出任何问题,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认识实习放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生们学习了《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实习效果大大提高。所以,实践教学一定要在学生们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指导教师要在实习前给予学生必要的实习指导
学生下厂实习前,实习指导教师或任课教师要根据实习内容和要求及所去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习指导,让学生知道下厂时主要做什么、怎样做,有哪些注意事项。否则,学生进入实习现场,由于生产车间或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噪音较大,加之学生多,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讲解使跟在后面的许多学生听不太清楚,从而使实习走马观花,达不到实习目的。比如,建筑系的学生在下厂实习之前,实习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什么,所要参观的建筑物的功能、结构形式、所用材料、构件组成、特点、连接方法、钢筋配置,等等,进入施工现场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实习指导教师都应该在学生实习之前向学生讲明,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实习,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练习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场地,也是师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重要阵地。学校必须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围绕培养目标搞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到2012年底,我院共建立包括现代物流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沙盘演练实验室、电气传动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PLC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液压实验室、钳工实训车间、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及网络中心实验室等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共30多个,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要提高校内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不但要有各项管理制度,而且要定期检查、督促,并具体落实。教学的管理应科学化、规范化,要有具体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管理的落实到位。要落实学生实践教学的考勤制度,有奖有罚,建立档案,良好的教学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四、“校企合作”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为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许多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幅度较大,学生在企业真实现场中进行实习,较之在学校模拟现场或实验室中进行的实习,在培养生产一线职业能力上,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或设备陈旧而跟不上现代企业步伐的问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职业环境,使学生有机会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学生还可获得部分资金补助,解决了学生生活费问题,减少了企业雇佣临时工付出的劳务费和培训费,对学生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根据我院的发展需要和各学科的专业需要,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惠互利”这一基本思路,我院共确定了包钢炼铁厂、炼钢厂、无缝厂、焦化厂、机制公司、电修厂、计量处、供电厂、物资供应公司、技术中心、凯捷公司、稀土高科、焦化厂、轨梁厂、建筑研究院等二十多家企业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既为本院高职学生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也将我们与企业的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地。
五、拓宽“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渠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质量和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保证,关键是教师,教学特色的建设,关键也是教师。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与生产和工作结合在一起,迫切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熟悉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践。拥有一大批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拓宽“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渠道,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重点引进优质“双师型”教师。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生产单位第一线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了解所教专业在工作实际中的情况,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可“请进来”,积极聘请相关专家或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技术等级的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通过优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多项政策措施,持续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向良性发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