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研究
2014-08-15戴益民
◆戴益民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应用性学科,随着中国钢产量的提升及钢结构应用的日益广泛,社会对刚从大学毕业,从事钢结构设计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具实践技能的要求,如何尽可能在有限学时内,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钢结构基本理论,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对钢结构人才的需求,促进钢结构领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学研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能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学校与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真实工作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进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不仅是为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利用市场需求与科技应用导向,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教学实验研究设备、科技创新成果等一切资源,进一步推动其自身的建设、发展和创新。
一、校企合作推进课程建设的方案与保障措施
以校企产学研示范基地为平台,在本科生《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培养上,实行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两个阶段”和“双导师”制。校企合作基地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权威性组织机构管理系统,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该组织管理机构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立合作示范基地的工作领导委员会,由学校副校长以上的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以上的人员共同兼职担任,以便充分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保证合作示范基地在利用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技资源上畅通无阻,实现对合作示范基地的宏观指导。工作领导委员会下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工作班子,由业务精、作风好、工作踏实的校企有关中层干部担任,具体实施合作的有关事宜,确保合作之途始终畅通。在基地的研发队伍和管理团队中,基地技术负责人由学校派出的技术成果代表人担任,派出人员占合作示范基地总团队人员数的40%。管理负责人由企业派出的经营人才担任。示范基地建在学校,以便有固定的场所和足够的科研设备,在运作资金的问题上,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确保运作费用及时到位。同时,基地留成,便于基地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感觉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对钢结构稳定理论,总感觉理论推导与分析的理解比较枯燥,由于钢结构多层建筑还不是很多(目前主要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要建立对钢结构建筑的感性认识有一定难度,部分同学产生畏难现象,容易对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丧失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所以,如何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践利用到《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兴趣成为保障校区合作模式推进《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校企合作协调推进课程建设的内容
1.发挥施工企业的优势,收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经典教学题材,学校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对课程的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重要性进行分类归纳,分专业、按不同层次编制《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案,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按教学要求达到应有能力的目标。
2.精心编写多媒体课件,核心内容为:重在图标与图片、条理清晰及制作精良、抽象内容以动画展现。
3.搜集校企合作方企业的经典工程案例,精心编排课堂例题与习题,争取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试题库。
三、课程建设需解决关键问题
1.以产学研示范基地培养为主,研究生深入到基地参加工作实习、实验和论文撰写,培养其工作实践、技术应用、科研开发能力,将课程教学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层次将潇湘学院与本部教学以及不同专业需求归纳并细化,建立适应各层次学生教学需要的教学教案、PPT课件及相应的试题及试卷库。
四、结论
针对《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基于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深入调研历年本课程的教学总结,针对潇湘与本部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学层次及社会需求,分别建立适应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教案及课件,真正让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实际提升,符合我校教研教改的长期战略目标,所以,本项目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土木工程(公共与民用)建设是到为关系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木工程建设越发达,该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有效,人民的生活就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就越高。反之,如果基础设施的供给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就会形成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瓶颈”,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以来,各级政府均重视对土木工程的建设与投入,大大改善了我国能源、交通运输、居住条件与环境等的落后状况,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一种集学习——实践——开发相联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
[1]邹玉.地方院校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理工高教教育,2010,29(03):75-78.
[2]孙家国,谷艳芳.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2,32(02):86-90.
[3]吕世峰,刘征,岳晓玲.校企产学研的合作与思考[J].科协论坛,2012,8(0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