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校企文化的就业观教育特点
2014-08-15高金文
◆高金文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校与社会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职学校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教育中,真正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这将对职业学校大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沟通交流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且已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更好地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融入校企文化,实现大学生“零距离”就业,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校园文化迫在眉睫。
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的内涵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与企业气质相适应的整体形象的构建,统一规范员工服装、办公文件规范、宣传用品等,形成与企业相统一的形象气质。
校园制度文化包括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度文化不仅要管人、还要服务人、培育人。目前,高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在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普遍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汲取企业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管理经验,不同程度地营造企业管理的文化氛围,稳步推进学校与企业制度文化的对接,是高职学校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化轨道,也使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与企业文化氛围相连接,为校企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内涵是精神文化。它是学校师生的共同目标、精神信念及正确树立价值观等的体现。高职学校努力突出办学特色,大力弘扬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校企精神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秉承着面向企业、突出技能、提高素质、服务就业的教育方针,重技能、育人才、促就业是学校倡导的教学风范,校企精神文化的对接,成功引领着高职学校教育的精神制度建设。
二、校企文化相互融合的意义
校企文化相互融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高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着重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征,不仅要向高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还要依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具有深层文化氛围的企业进行相互融合和渗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优势,突出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面向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文化相互融合,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可以缩小高职学校和企业文化的差距,学生可以在学校内间接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消除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迅速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氛围,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加强学生职业观和就业观的教,充分认识实现零距离的就业目标。
校企文化相互融合是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高职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要着力以校企文化深度融合为核心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扩大活动影响范围,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技能,在高职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寻找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
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实现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企业文化走进校园,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得到对接,增强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学生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念、企业形象的良好熏陶,实现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
三、多方面多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积极推进高职学生就业
根据社会需求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校要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制定计划上,开设企业所需专业,促成与企业合作办学,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开展学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的实践活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生实训,顶岗实习都在企业内进行,要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依据专业特点,推动校企文化的融合。高职学校不断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普遍根据高职的特点去与企业寻找契合点,相互渗透融合。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工作特点,在学校内部开设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类专业,着重强调实习环境与企业环境类似,且高职学校学生的顶岗实习要在企业中完成,学校设置的实习实训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企业实际生产场景安排,并在实习车间张贴与企业车间相同的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范,使学生感受置身于企业中。
与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是企业根据用工需要,委托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并提出培养的质量要求,受委托的学校则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计划安排。高职学校与用人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按照双方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前两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可着重设立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课程教学计划,以满足企业对学生从业的各项要求。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各个高职学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同时就业工作也是高职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将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建到企业中,让企业到学校,是打造学生零就业的重要途径。
[1]杨民刚.高职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19-22.
[2]李宁.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8,(01):56-57.71.
[3]徐建平.融入企业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43-44.
[4]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7,(0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