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野下的乡镇中心园发展研究

2014-08-15刘芳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乡镇中心社区

◆刘芳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生态学视野下的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理论依据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关于人的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它是研究个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以人为核心,探讨不同层次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布朗芬布·伦纳指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层层镶嵌的层级化多元系统,呈同心圆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每个层次的系统都与上下级系统相互包含、交互作用。微观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样式”。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是微观系统的基本要素,而乡镇中心园作为个体,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人组织和参与一切教学活动,即管理者和教师,他们是影响乡镇中心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间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直接环境之间的关系。家庭、社区、村办园和小学之间的关系构成乡镇中心园发展的中间系统。外系统是指个体不直接主动参与的环境中的事件与个体直接参与的环境中的事件相互影响。外系统是影响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家长文化水平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宏观系统包括在不同社会、阶级、种族的文化或亚文化中,包括价值观、习俗、法律等。对乡镇中心园而言,宏观系统主要是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

二、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解析

1.微观系统——乡镇中心园发展的内部环境

微观系统主要是指个体在所处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样式,乡镇中心园内部主要是管理者、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与幼儿、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研、保教活动的质量和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专业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教师不仅能协助管理者建设好乡镇中心园,也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出适宜幼儿发展的方案,从而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2.中间系统——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直接环境

中间系统不是实在的环境而是指影响个体的直接环境之间的关系,家庭、社区、村办园和小学之间的关系构成乡镇中心园的中间系统。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园一些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家长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和生活知识,一方面幼儿能尽快适应园内环境,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工作中重要的环节。社区是幼儿园发展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社区的文化、习俗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素材之一。幼儿园将“课堂”带到社区中,社区不仅能给幼儿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在与社区人员的交流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性。因此,乡镇中心园要利用好社区资源,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两者的“双赢”。乡镇中心园的职责是对村办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乡镇中心园的科研、信息、管理和师资方面优于村办园,而村办园的自然资源占优势,不仅能给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也能给乡镇中心园提供本土教育资源。总之,家庭、社区、村办园是影响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直接因素,需要管理者处理好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3.外系统——乡镇中心园发展的间接环境

外系统是指个体不直接参与的环境,但此环境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对乡镇中心园来说主要指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家长文化水平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乡镇中心园的办园标准。家长文化水平也对乡镇中心园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组织家长学习育儿知识。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容易内化,并能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也能对幼儿园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而相对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不容易接受新知识,对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同。有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注重家园互动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而有的家长由于教育观念、工作原因等无暇顾及孩子,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了,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这不仅给幼儿园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4.宏观系统——乡镇中心园发展的文化环境

宏观系统是指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及法律政策等。就乡镇中心园而言,宏观系统是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一些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如《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学前教育坚持走普惠性和公益性的发展道路,让广大群众成为学前教育的受益者。政策更倾向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政策不仅为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指明了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对乡镇中心园的启示

1.以促进乡镇中心园的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

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乡镇中心园的最终目的是提出适合发展的对策,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乡镇中心园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资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家庭、社区、村办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利用乡土资源优势,如从民间游戏、饮食文化、文物古迹等中挖掘本土教育内容,发现教育价值,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素材,以此来建立乡镇中心园的“造血”机制。

2.发挥各生态因素对乡镇中心园的作用

乡镇中心园各要素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是其核心因素,不断为教师提供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创造发挥自主性的条件,使教师在乡镇中心园发展中建言献策。家庭、社区、村办园能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需要管理者调动这些资源参与到幼儿园建设中来,并发挥各自的优势。

3.处理好各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整体性、和谐性和有机联系,乡镇中心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是家园互动的纽带,也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社区内居民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家长的教育态度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幼儿园工作的进展。因此,乡镇中心园要处理好教师、家庭、社区及村办园之间的关系。

[1]Urie Bronfenbr Enner.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猜你喜欢

乡镇中心社区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社区大作战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