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2014-08-15周永兴
文 周永兴
当前,各种互动式、参与式电视新节目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参与和互动,不但是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的核心要素。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化学作为启蒙教育,应在“参与式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下,重视并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发和应用课程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笔者结合自己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谈谈参与式教学法理论指导下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与体会。
一、实验贯穿化学教学,丰富体验促进参与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为了让初次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美好第一印象,我们尝试以趣味性极强的化学实验贯穿整个化学教学,从优化和强化实验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初涉化学的第一天起,就对化学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化学的奥秘,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自觉地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使整个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1.开发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学生对化学充满想象,教师可以多做一些趣味实验,如取一张白纸,课前用酚酞试剂写上“化学”两个字。上课时,教师出示一张“白纸”,然后在纸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纸上马上出现鲜艳的字。这一场景和电影中谍报人员传递信息的手段颇为相似,学生大为惊奇,迫切地想知道实验原理,这样就创设了很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可以把鸡蛋在醋中的上浮下沉实验改为用卫生球来做:把卫生球放到含有醋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开始它“沉睡”在杯底,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在水里上下跳动,像得了癫狂症一样,实验效果比鸡蛋更明显。又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让学生看看“火去头”的现象,先点燃酒精灯,将一张细眼铜丝网压在火焰上,出现铜网上无火的“火去头”的现象,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铜丝网上的酒精蒸气,又燃烧起来,形成火焰被“切”为两截的现象,这时学生兴致高涨。
实践表明,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和本真所在,也是化学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快乐化学课堂的“看家本领”。不可否认,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课堂中“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轻实验”“重主导,轻主体”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初中化学教学在贴近学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巧用家庭实验,拓展学习时空
家庭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开发之下,家庭可以成为学生的“第二化学实验室”。例如:月饼、蛋糕包装盒中的脱氧剂,或者是冬天用的“暖宝宝”,如果没有变成红色,就往里面加点醋,会有许多气泡,再加点明矾和小苏打,会产生气泡、沉淀,溶液会越来越混浊。这个实验可以在总复习时做,也可让学生在家里先做,然后复习铁的化学性质,讲解酸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设计一些简单易做、直观的实验,会改变复习课枯燥乏味的状况。
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土豆、红薯、苹果、香蕉、馒头、米饭、萝卜等食物,分别滴加碘水,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好玩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此外,在酸碱指示剂教学中,让学生用家里的醋、纯碱(或洗衣粉、洗衣液)和花瓣自己动手尝试,然后教师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分别和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用雪白的蔗糖与浓硫酸反应变黑色来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生石灰和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把生的鸡蛋煮熟了,学生感觉到非常好玩。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实验材料,成本较低,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简便易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家庭实验让化学学习的时空得到有效拓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科课程理念,使学生的自主观察、自主实践得以实现,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支持作用。
3.设计微型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在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做微型实验,用滴定板代替试管,用塑料细滴管代替玻璃滴管,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金属与酸性物质的反应,得出规律。金属与酸反应时,学生近距离观察,甚至能听到反应的声音,这时学生情绪高涨,接受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可引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实验室如何获得氢气,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图、设计。教师可提问:用哪种金属,为什么是这种?也可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再请学生带着问题来搭建装置,收集氢气,并可以移近火焰点燃。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经过“实验→释疑→实验证实→讨论→结论”的过程,启发学生利用实验和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反应太快,难于控制,可以让学生做微型实验:用青霉素瓶代替锥形瓶和集气瓶,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注意控制注射器的活塞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便于学生操作。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借助微型化学实验这个平台使学生亲身体验,在实验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二、优化实验问题设计,强化互动,促进思维
实验教学和魔术表演有所不同。魔术表演往往只是展示一种奇妙的、富于趣味性的现象,激发观众强烈的探究欲望并戛然而止。而化学实验教学则在让学生领略新奇的实验现象之外,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趣味实验现象是为创设问题情境服务的,因此,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优秀的化学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在实验之前、之中以之后,都应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应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直接指向并服务于教学目标,优化实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例如:“空气成分”的教学,实验前教师提问:空气是不是单一的物质?在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实验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展开讨论:红磷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的水?在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下,教师及时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成为课堂有效教学互动的载体。
又如:“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比较着做,注意振荡和控制滴加盐酸的快慢,鲜艳的红色会突然消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过程前,预先提出问题: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准备了哪些仪器来测定?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消失?这说明了什么?反应后溶液加热至蒸干,为什么会有白色晶体出现?
实验前的有效提问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强了学习的指向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实验后的系列问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学生的思维搭建有效的“脚手架”。正是一个个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促进学生如抽丝剥茧般逐步追寻问题的答案,顺利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以生为本关注主体,学生参与决定成败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主体参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以生为本的参与式教学有以下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毋庸置疑,生本理念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始终是一个难题。教学实践表明,化学教学中只有用好实验教学这一方法和手段,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为载体,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2.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以学生倍感兴趣的化学实验为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以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有效教学的保障,参与式教学能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通过问题引领、启发指导、实验讨论等诸多环节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实时优化教学互动,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质疑、思辨、交流、合作等诸多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不再是机械地接受,而真正实施主动探究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这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益处。
[1] 郑民.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艺术性与操作性[J].中学化学,2005(2):2-3.
[2] 陈同清,陆海芬.创新:呼唤开放的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2):6-7.
[3] 周仕东,杨井辉.化学探究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