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背景下的新型学习资源包——纳课

2014-08-15谭嘉仪林羡中傅志铭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习者笔者

周 挺,谭嘉仪,冯 凯,林羡中,傅志铭

(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微机教研室,广东 肇庆526000;2.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技术中心,广东 肇庆526000)

一、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相关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推进,以微课、慕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倍受业界瞩目,“微课”一词的提出,立刻引起了教育界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从2010年11月,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开展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评审活动,到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的微课比赛,再到2014年3月启动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各地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微课建设。当前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的教育技术,全国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行业协会/学会都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回顾与总结实践进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教授[1]将微课发展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3)组织设计、开发、征集了一大批微课作品,微课资源日渐丰富,系列化程度不断增加;(4)实践探索、应用与试点研究日渐丰富,研究成果逐步显现出来。”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微课实践方面存在的几点制约微课发展的瓶颈。首先,对微课的认识上千差万别,理解上五花八门,目前,对微课的认识上存在较多的不同看法,到底什么是微课?是微型课件?微格教学?微教学单元?课程微缩?是微课,还是微课程?其次,目的上不够明确,动机上各不相同,不少一线教师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明确,动机也各不相同,不少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源于微课比赛,一些微课设计开发以参赛为主要意图。对于为什么要设计、开发微课,设计开发了微课之后,应该如何使用,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以及以哪些方式方法使用,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再次,缺乏基础应用群体,导致推广后继乏力,微课现阶段的发展基本上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发起,由比赛形式带动推广,这种主要依靠政策推广的资源建设模式缺乏学习者的参与,资源主题建设者教师也是被动参与。可以预见,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在今后必然会遭遇很大阻力,最终流于形式。对于微课今后的发展,焦建利教授[1]在同文中提到:“回归本真,微课是为教学和学习模式创新而生的,教学模式创新才是根本。切记,我们永远都不要为了微课而微课,那是死路一条。不考虑应用、盲目的微课开发注定是徒劳的。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准备的,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习者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鉴于上述微课的种种不足及存在问题,笔者觉得几个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相对于精品课程,微课的长度已经控制得很短,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去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呢?微课的基础上,一种更新型的教学资源是否应该出现?在物理单位上,比微米(Micrometer)更小的单位是纳米(Nanometer)。受此启发,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纳课(Nanoclass)。

二、关于纳课

纳课这个词缘自其英文名称:Nanoclass,意译过来就是“纳课”。这里笔者首先对微课做个简单的介绍:微课起初的定义为“根据教师的需求,结合自身区域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提出的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2]虽然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3]在微课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中修正了微课的概念,但在其文章最后依然提到:“微课虽‘微’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在微课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相比于微课,纳课这种教学资源更多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更注重的是其使用频率。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应该成为纳课资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引用“资源粒度”这个概念。“数字资源粒度是数字资源的元素的大小或细化程度。细化程度越高,粒度级就越小。相反,粗糙程度越高,粒度级别就越大。”[4]笔者认为,要成为纳课资源,其资源粒度级别就要比微课资源小。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引用李爽[5]在其文章《从教学资源到学习资源》中的一个例子:“以录制一节流媒体课件为例,如果流媒体课件时间过长,未必便于学习者在工作之余全部观看学习;反之,时间较短的流媒体课件,以其针对性较强,知识模块化、案例化、专题化的特点,更能够吸引学习者。”所以,相比于微课,纳课的长度应该更短小,内容应该更为精炼。纳课的核心内容是在关注教学过程中某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再细分筛选出该知识点中的某一精髓核心,除了包括教授者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之外,更注重学习者最关心的内容,展现的仅仅是某一精髓核心点,不包含教学活动中的其他环节。

接下来我们可以再讨论下关于纳课的适用性。如果将纳课与微课做个比较,笔者认为,微课比较倾向服务于自主学习,纳课更倾向服务于课堂教学;微课适合于公众群体,纳课的适用人群更有针对性,更适用于专业人群。如果要再具体一点,笔者认为纳课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对该学习内容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学习者。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情景:一个专业学习者在复习或备考过程中,对某些知识点忘记了或者存有疑问时,需要重温的往往只是其中最最关键的几个核心操作步骤,而不是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因此,在实践课堂与课后应用中,学习者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微课,而是纳课。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具备一定相关学习基础的专业学习者,一个该专业课程的门外汉就很难从纳课资源中得到帮助,如果他想学习该门课程,微课会更适合于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或许可以总结出这样的一句话:你要学,有微课;想学精,找纳课!

再来说说关于纳课的展现形式。其实纳课的载体可以不再局限于视频,视实际情况可选择纯音频或图片。如果一个单纯的音频就能满足学习要求,就无需做成视频;如果图片可以描述清楚,也没必要做成视频。举个例子,在某些特殊人群培训中,比如盲人操作培训,使用音频作为纳课资源更是能够发挥其他教学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将纳课定义为:一种以视频为主,包含音频、图片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为载体,展现教学活动过程中精髓核心点的学习资源包。

说到这里,可能我们最应该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学资源才能归结为纳课?怎样去做出适合做为纳课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既然纳课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服务于学习者,目的是为了展现教学活动中学习者需要反复重温的内容,那么纳课的内容设计就应该针对性更强些,如果纳课里面再包含课堂活动过程中的情景导入、知识点展开、师生互动、总结反馈等等元素,学习者就会有选择的来获取他最关心的内容,而不是观看完整的教学资源,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会放弃通过这种形式来学习该内容。这样就会造成教学资源建设浪费,无法提高纳课资源的使用率,最终无法体现出纳课这种有别与其他的教学资源,能吸引学习者重复不断使用的核心魅力。所以,如何能成为纳课?如何做出好的纳课?笔者觉得,作为纳课资源的制作者,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哪些教学资源属于难懂、易忘、易错,需要反复重温的,如果属于,那它就应该成为纳课资源;如果不属于,那就应该把它精炼优化,否则排除开外!

此外,我们还可以再探讨一下关于纳课资源的开发途径与纳课平台的建设要点:

纳课资源的制作环境与工具可以非常简单。比如一台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加一个三脚架即可,不需要规范的教室、认真的同学、先进的摄像设备、高端的计算机,更不需要专业的拍摄团队和后期编辑。纳课的低制作门槛,资源粒度更小,重制和新增便捷,使得纳课资源包的更新速度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可以对原有建成的精品课程库、微课资源库、教学课例库、课件库等进行切片加工、重组整合和二次开发。这样既可发挥原有资源库的教学价值,又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数量的纳课资源库。

纳课平台是纳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的功能应该要在满足纳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赋予便于纳课资源的主要提供者相关的增删管理权限,使其能对自己制作的纳课资源进行维护。此外笔者建议,纳课平台更应该建立访问量统计的后台数据库,及时反馈给纳课资源发布者,让其了解该纳课资源的使用频率,为其日后进行增删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使纳课资源不断优化,使用率不断提高!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相比于微课,纳课有如下特点:

(1)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将纳课与微课做个比较,微课比较倾向服务于自主学习,纳课倾向服务于专业教学;微课更适合于公众群体,纳课更适用于专业人群,在一些特殊群体的教学培训中更是大有可为。

(2)纳课资源制作简单,形式多样,经济成本低。微课资源庞大,既要服务于教师,又要兼顾学生学习,更要应付评估,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3)纳课呈现的内容更专更精。笔者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相比于微课,展现内容更精,针对性更强,时间更短,资源粒度更小,更利于学习者快速获取所需知识;正由于其专精程度高,有利于为学习者解惑释疑,更应该是其区别于其他教学资源,吸引学习者反复使用的魅力所在!

三、发展与前景

纳课是一个新生概念,笔者在此只是初始提出,至于能否切实使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其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由于还没经过实践应用与推广,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如果对于看完此文后对纳课资源建设有兴趣的学者,笔者在此还是提出一些粗陋的建议:从纳课资源建设来说,一个教学资源是否能被认为是纳课资源,并且能让学习者对纳课资源保持很高使用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课的资源提供者,取决于提供者如何把握筛选出教学资源中的精髓核心点;从纳课平台建设与发展来说,相比起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平台,纳课平台技术要求并不高,关键应该在于纳课平台能否给纳课资源提供者做增删决策提供最大程度数据支撑。如果将纳课的资源设计与平台构建都考虑周全,就能让纳课资源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完成自身进化,优胜劣汰,笔者相信如果能够把握好以上种种,纳课这一新生事物将会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使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在纳课这个载体中不断更新累积,一路传承下去。

[1]焦建利.微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4(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

[3]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1.

[4]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

[5]李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从教学资源到学习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0(10):71.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学习者笔者
老师,别走……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