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育要把领导干部的学养与党性修养结合起来
2014-08-15王松德
王松德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河南郑州451000)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固有属性。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通过不断的自觉学习,长期的、不懈的实践锻炼和岗位磨炼,来形成、保持和提升。学养在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加强党性修养客观上要求提高学养。党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熔炉。党校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员把学养和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进而在学养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一、学养的内涵和构成
1.学养的内涵。学养,按汉语辞典上的解释,就是学问和修养,学业上的修养。学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或学识;修养是指思想、理论、知识、技艺等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或长期养成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涵养。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学养,不是学问与修养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人身上体现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体现在人格上,是宽阔的心胸,是丰厚的学识,是温文尔雅的气质。人的学养,概括起来讲应有以下涵义:第一,它是受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制约的,好的遗传基因(先天素质)为较高学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第二,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锻炼而形成的。好的学养,要靠后天的学习和修炼;第三,它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先天的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炼发生变异,人的学养,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炼,包括个人努力和学校的教育,不断得到提高;第四,它是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学养高往往体现出来的是能力、活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学养,除了应包括广博而扎实的文化知识和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技能理论外,还包括科学、现代的观念意识、创新的素养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亦包括品德、才能、情操、风度、胆略、作风等。
2.学养的构成。构成一个人学养的要素有诸多方面,学问、才能、思想、品德这四大因素按其重要性构成了学养金字塔的不同层次:学问,或即知识构成金字塔的第一层次,亦可称为知识基础;才能因素处于承上启下的第二层次;思想因素构成金字塔较高的第三层次;品德素养构成金字塔的塔尖。因此,人的学养,不仅要重学问、知识,更要重才能,尤其要重思想、重品德。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在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掌握一定的领导才能之后,应该始终把思想与品德的修养当作毕生任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学养。而党校则是党员领导干部知识、思想、品德、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党校教育要让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学养对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性。
二、党性修养的内涵和特点
1.党性修养的内涵。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党性修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这六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合格党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实质。
2.党性修养的特点。党性修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阶级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而且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民族性,是高度集中和高度发展了的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第二,历史性。党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对它的认识和把握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深刻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党要长期领导人民推动历史的前进,党校教育就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动态性。党员的党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东西。原来党性不强的党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自己的努力,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而原来党性较强的党员,也可能因为轻视教育培训、放松学习锻炼和自我改造而逐渐落伍。党性修养水平的高低同党的教育、每个党员的主观努力程度是有密切联系的。每个党员应把党性修养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的任务,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到相关干部培训学校学习,坚持不懈地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第四,层次性。我们党有八千多万党员,党员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年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社会经历和党内生活经历以及不同工作岗位的差异,现有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也有差别。这些差别反映到自身修养上,就集中地表现为两个不同:一方面每个党员的修养起点不同,另一方面每个党员工作岗位对党员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党校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实际,按照党员的标准,循序渐进,使党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三、学养与党性修养的关系
党校教育要让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养和党性修养的关系。学养是基础,也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学养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党性修养,学养高的党员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学养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加强党性修养需要提高学养,同时,加强党性修养可以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有意识提高学养。
1.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学养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第一,决定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要求、充实新内容、作出新努力、解决新问题的过程。简言之,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需要多长时间,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坚持多长时间。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党校教育要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保持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的实践,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建设,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学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养提高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有条件,保证党的先进性才有基础。第二,决定于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在整个执政过程中的基本单位。每个党员都工作和生活在基层组织之中,基层党组织所有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决议、联系和服务群众等活动,都依赖于每个党员作用的充分发挥。显而易见,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党员学养的高低——党员总体学养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就强,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得好;反之,如果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党组织就会形同散沙,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第三,决定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2012年2月13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必须完成“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命题,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予以强化,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予以实施,作为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予以坚持。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三型政党”,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要求。党校教育要着重提高党员干部的学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学养的重要途径。党性修养的过程,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过程,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用党的先进性要求来塑造自己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学养的过程。所以说,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学养的重要途径。第一,加强党性修养需要不断学习,而学习是提高学养的必由之路。学习是锤炼党性,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防止思想庸俗化、抵制不正之风的思想防线,更是提高学养,提高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学习中研究思考工作,在工作中深化学习和规律性认识。不断汲取创新理论营养,提升思想境界,做到胸怀博大,眼界开阔,忠诚、明理、尽责、求是、创新、超越,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不良的社会影响所惑。要在学习中提高理论修养和学养,善于运用全面的、联系的、求实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谋划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使理论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刻,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断科学,能力素质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学养的过程。第二,加强党性修养需要不断实践,而实践是提高学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永无止境,实践的发展为党性修养注入了新内容,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学养开辟了新途径。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转型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大量出现,各种思想和观念纷纷涌现,各种体制变革带给党员的压力大大增加,这些无疑要求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学养,加强党性修养。同时,实践的发展也为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学养,加强党性修养创造了新机遇。它不断为党员领导干部注入改革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活力,为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提供新的营养,创造新的条件。处于重大变革时代的中国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火热的大熔炉,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发展,在领导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学养,强化党性修养。第三,加强党性修养需要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学养的必修课。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终生践行的准则。在利益面前,是替自己打算,还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甚至是公而忘私?在是非面前,是坚持原则、恪守公正、秉公办事,还是违反原则、屈从人情、虚与委蛇?无不时时检验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考验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学养,检验着作为一个人的良知。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求真务实、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日常的言行举止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养,无愧于党的先进行和党的宗旨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
四、在提高学养中加强党性修养
1.用提高学养强化思想修养。思想修养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的集中体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对党忠诚、政治坚定、时刻清醒。而这一切基础都在学养。学养上的贫乏必然导致思想上的落伍和认识上的模糊,久而久之,政治意识难免淡薄,上进心难免衰退。学养提高了,思想觉悟就会高,辨别力就会强,就能提高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学养不够,思想上不成熟,就会犯大错误;信念上不坚定,就会出大问题;政治上不清醒,就会遭受大挫折。因此,党校教育必须引导学员加强学习,用提高学养强化思想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员的行动,使党员领导干部坚决拥护党的纲领和方针,经得住风浪和诱惑的考验,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2.用提高学养滋养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学养的基础,也是党性修养的内在需求。提高理论修养,必须引导学员坚持终生学习、用心思考,学用相长。第一,终生学习。要强化终生学习的意识,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毕生的追求。既要学党的基础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要学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其他知识,博采众长,潜心钻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本领。第二,用心思考。要增强思考的意识,培养思考的习惯。学习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思考是学习的深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阐明了学思结合的重要性。第三,学用相长。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自觉把党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把学习成果转化成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发展的科学方法。学养提高了,理论修养提高了,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落到实处。
3.用提高学养带动作风修养。作风修养的核心,是解决人格力量问题。作风养成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但又是学养的内在要素,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人的气质和品格。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人格力量,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加强作风修养,必须从提高学养开始。第一,谦和而不自负。“学然后知不足”,越是有学养的人,越是虚心。高学养的人自然明白要谦和待人,低调处事,不自满自负,不沾沾自喜。为人处世,常留一份低调给自己;履职从政,多存一些谦和在心上。第二,踏实而不走极端。富有学养者,能保持自身独立的个性,不走极端,不盲从,不曲意逢迎,对事物的认识理性、现实,处事稳重而不轻浮。第三,为民而不谋私。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模范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心里装着群众,眼睛向着群众,脚步迈向群众。一定要自觉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