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勒泰地区发展牧业旅游的思考

2014-08-15周宏英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阿勒泰牧业

周宏英

(中共阿勒泰市委党校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牧业旅游是游客经专人引导进入高山、草原牧场或牧民家中,让游客在欣赏草原美景的同时,参与牧民放牧、转场、婚嫁、游览、歌舞、竞技等生产生活活动,是原生态展示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一种体验式旅游。

阿勒泰是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为扩大旅游范围,拓宽旅游渠道,增加牧民收入,2012年阿勒泰地委、行署以“千年游牧、千里牧游,魅力文化尽在阿勒泰”为主题,提出大力发展牧业旅游,将千年来阿尔泰山游牧民族深厚的文化沉淀、传统的特色饮食、真实的生活场景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地区旅游产品,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积极构建“全地区、全天候”的大旅游格局,努力实现现代“牧游”文化与现代化旅游事业相结合,将旅游业真正培育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富民产业。

一、阿勒泰地区发展牧业旅游的保障和支撑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发展牧业旅游的人文基础。阿勒泰地区历来是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之地,公元前三世纪前,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等先后统治过这里。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美丽富饶、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资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同时,国内外游客对这里淳朴的民风,浓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未来阿勒泰的旅游业必将会迎来大跨越、大发展的极好机遇,而“牧业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产品,正是在阿勒泰这样的大形势下,应运而生。

(二)日新月异的交通建设为发展牧业旅游创造外部条件。阿勒泰地区历届地委、政府均很重视交通建设,截止2012年,全地区公路总里程为8846公里,公路网密度为5.8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6502公里。其中,县道公路41条,乡道公路666条,专用道公路7条,村道公路632条;全地区57个乡镇场全部通了油路;531个行政村有529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主干线为依托,辐射全地区各县(市)、农牧乡村和边境口岸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交通建设大发展使牧业旅游的兴起成为现实。

(三)牧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牧业旅游提供不竭动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世代代居住在崇山峻岭和戈壁草场的牧民也走出了大山,融入了现代生活,曾经以经商为耻的部分牧民们开饭馆、办商店、跑运输等,或大或小地做起了各种生意,他们发现经商加牧游远比单纯牧游收益更多。随着牧民们的眼界和视野不断拓宽,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牧业旅游的关注会更加强烈,对牧业旅游的参与会更加广泛。

二、制约牧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阿勒泰地区发展牧游尽管有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但制约牧游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牧游基础设施起步晚、底子薄。现有的牧民冬、夏牧场、接羔育幼点道路设施落后,部分冬、夏牧场、接羔育幼点远离公路设施,接待设施匮乏,不能适应发展牧游的需要。

(二)游牧民族住所不固定,不能满足游客即时参与的要求。

(三)业主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双语水平不高。在满足旅游服务方面存在困难。

三、阿勒泰地区发展牧游的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编制牧游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先行。张春贤书记在阿勒泰调研时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保护生态、放大优势、突出民生、形成特色、创先争优”的二十字方针,做好环境保护和规划是阿勒泰发展牧游的前提和关键所在。建议邀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院,在充分完成旅游资源调查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因素,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做好牧游规划,在发展牧游中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确保在发展牧游的同时自然资源不被破坏。

(二)健全完善牧游基础设施建设。阿勒泰地域面积辽阔,牧业景区间路途较远,游客乘坐的旅游车辆多为7座以上的商务或巴士。而目前,阿勒泰地区部分牧游点道路为土石路面且不够平整,需越野车辆才可通行,这样就存在游客进入性差和成本增加的问题。发展牧游首先就要加强牧游道路建设,解决旅游通行问题。建议通过争取项目、增加政府投入、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对牧游道路进行建设,提升现有的牧游道路质量,确保重点牧游点道路的通达,同时,完善道路标识,在道路两侧设立牧游标识标牌,为游客节约旅游成本和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增强进入性。

(三)培育开发牧游示范点。建议依托现有景区有重点的培育牧游接待示范点,由政府引导同时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使部分县(市)、乡(镇)牧游先发展起来,然后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争取将阿勒泰打造成全疆“牧游示范区”。例如:将阿勒泰市的阿拉哈克乡、布尔津县的冲乎尔镇、哈巴河县的萨尔塔木乡、福海县的解特阿热勒乡、富蕴县的吐尔洪乡、铁买克乡、青河县的查干郭勒乡、喀管委的禾木乡等重要节点作为牧游试点乡镇,在每个乡(镇)选定一条或多条精品牧游线路,并在沿线设定5—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牧游接待点,政府在前期给予一定资金补贴,进行改造、完善设施,不断提升牧游点服务档次和接待水平,满足牧游发展需要。

(四)开发创新牧游产品。牧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应紧紧围绕牧家活动,深挖草原文化内涵,开展有特色的草场放牧、猎骑、婚庆、歌舞、竞技、生活体验等内容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要。在牧游试点重点开展姑娘追、赛马、叼羊、冬不拉弹唱等民俗文化观赏,和擀毡子、剪羊毛、挤牛奶、刺绣、烧奶茶、做酸奶等生产生活体验互动,注重民族特色饮食开发,让游客在牧民家中品尝酥油、奶疙瘩、奶茶、果酱等民族特色美食,在纳吾鲁孜节、肉孜节、古尔邦节举办民俗庆祝活动,将牧游与牧民生产生活、饮食、服饰、传统手工艺等民俗文化相结合,提高牧游产品的吸引力,增强体验趣味性。

(五)加大牧游宣传促销。牧游是大旅游业中的新生种类,前期应由政府统一包装、统一推介,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及客源市场等因素推出独特的旅游宣传推介产品,尝试举办剪羊毛比赛、刺绣作品大赛、喝奶酒比赛、赶羊群比赛、摄影比赛等赛事活动,开展游牧生活体验游、游牧欢乐摄影游、民俗节庆观赏游、游牧风光饱览游等旅游产品。通过与媒体、旅行商合作,加大媒体宣传推介和旅行商市场营销力度,树立牧游品牌,增强我区牧游对游客的吸引力。

(六)招商引资发展牧游企业。采取国有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培育牧游公司等方式,成立专门的牧游开发公司,大力开发牧游产品,引导牧民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带动一批牧民走上致富路。协调金融机构对牧游开发公司的支持,创新符合牧游产品开发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为牧游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帮助牧游公司与疆内外旅行社合作,签订合作协议,保证牧游客源。

(七)注重提高牧游服务质量。加大牧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守法纪、会经营、讲诚信的牧游经营者和有较高服务能力的从业人员。通过开展旅游培训,让牧民认识到开展牧游是增收的一种新方式,只有洁净优美的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开展牧民双语培训,提高双语水平,使牧民能够和游客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开展旅行社、导游人员诚信经营和双语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牧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建议成立牧游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不正当竞争,营造良好的牧游环境。

猜你喜欢

阿勒泰地区阿勒泰牧业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饲用甜菜在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印象·阿勒泰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阿勒泰水电站“以阀代井”研究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海口伟德牧业有限公司
阿勒泰考古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