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目“效仿”要不得

2014-08-15鲍相龙

中国西部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效仿众人经验

文/本刊记者 鲍相龙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诸多相关教育改革方面的话题,可谓刮起了一股共话教育改革的旋风。

成功的模式伴随而生的是一种现象,如湖北的黄冈中学、河北的衡水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北京的十一中学……这些学校成为了全国“成功教育”的典范之后,其改革的经验受到了部分学校的热捧,也引来了一些专家提出质疑和“力挺”,致使一种教育的改革模式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其改革成果也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一种成功模式的出现,必定引来无数的跟风者。这其实是教育产业化下的功利表现,部分校长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片面追求教育的形象工程,夸大模式复制的效果。在很多地方总能听到某某局长说,“我们率团到某某地方考察”,或是听到某某校长讲,“我校又邀请了某某专家来校传授经验”……并不从自己的区域、师资、生源等问题上进行分析和对比,纷纷跟随、模仿、复制,把其他地方的教育改革经验作为了“医治”本地区、本学校办学特色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痼疾的良方。

有典故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成功的改革模式是否能普遍适用?成为了众人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对于任何一种改革都需要众人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种改革模式都不可以照搬、照抄。同时,学校在借鉴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要“量体裁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校而定,选择适合自己校情的发展模式,把“借鉴”上升到教育改革的精神层面,并对教育改革的基本原理深刻剖析,把适合学校发展的经验内化到自己学校的教育改革之中。

“借鉴是基础,创新定胜负。”模式不可复制,欲从中脱颖而出者,必须实现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背离自主创新这条主线,一味地借鉴、复制、模仿,其结果也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学管理者要细心观察教学中的细节加以提炼,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将总结出来的教学理论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这样反反复复地总结、提炼、运用,最终才能走上教育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效仿众人经验
随着桥梁重新开放,而全球效仿者层出不穷,加拿大卡车司机运动将何去何从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想效仿一棵树
众人何以至逍遥:《逍遥游》给一般人的至逍遥之路
经验
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春乃发生——《中国诗词大会》众人谈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Sounds of the 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