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及其得失

2014-08-15张才国许红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奥康纳资本主义矛盾

张才国 许红梅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再加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滞涨期,让奥康纳重新认识了资本主义的危机。他在《自然的理由》中,首先承认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第一类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第二类矛盾”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了资本主义同时存在着经济与生态“双重危机”的理论。

一、奥康纳对资本主义双重危机根源的分析

通过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奥康纳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自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与生态危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是科学技术;莱斯和阿格尔则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消费异化;奥康纳在恢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相结合,对资本积累、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意图揭示全球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形成的内在原因。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积累必然会导致生态危机。由于资本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而不是归宿点,无视自然界自身的价值,奥康纳形象地将自然界比作经济的水龙头与污水池,自然界的水龙头功能被资本发挥到了极致,这一比喻非常具象地刻画了资本对自然界的贪婪攫取。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积累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后,奥康纳论述了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的关系。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危机会导致生态危机。经济危机同过度的竞争、片面的效率追求以及生产成本的削减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它必然会与工人受到生理与经济上的剥削的加重相联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成本外化加大相联系,并由此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程度的加剧。成本消减、经济危机,一方面可能会刺激那些被禁止的对环境有危害作用的旧技术的复活,另外一方面会刺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更新,从而会导致新形式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奥康纳指出,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导致的生态问题的类型和程度与资本主义积累所导致的生态问题有着不相同的地方,但“生态问题的这两种类型,在任何时刻都是结合在一起(以不平衡的方式)以及相互并存的”。①由此,奥康纳对于资本积累、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三者的关系概括如下:资本主义的积累和经济危机会导致生态问题,而生态问题(包括环境及社会运动对这种问题所作出的反应)反过来又会导致经济问题。这是一种——在生产、市场关系、社会运动以及政治的维度上——存在于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趋势和倾向性之间的相互决定的关系。

2、不平衡的发展与生态危机。奥康纳指出:“没有人曾系统地研究过资本主义的不平衡的和联合的发展对自然的和人类的生态学所产生的影响”,②奥康纳认为,马克思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损害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理论阐述的。城乡分离、贪得无厌的农场主引发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裂缝,致使土地枯竭,土壤肥力丧失。“大土地所有制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同他们相对立,又造成一个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联系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并且这种浪费通过商业而远及国外”。③奥康纳在继承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思想的基础上,将马克思关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论述扩大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欠发达”的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了产品的生产,“欠发达”国家则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一来形成了全球性的新陈代谢断裂。

3、二元对立结构的不平衡发展与生态危机。第一,奥康纳在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农业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农业领域的新陈代谢断裂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奥康纳分析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形成平衡的工业发展、建立有机统一的农业体系,是以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单一性、不平衡的农业分工为代价的。为了说明单一的出口型农业对土地生态条件的恶化,奥康纳列举了巴西的蔗糖生产以及非洲的出口农业为例:“蔗糖生产在巴西东北部地区不受约束的扩展,毁坏了当地的土壤,并把这一地区推向了赤贫状态,事实上,这一地区从未从这种状态中恢复过来。在法属的西非和赤道非洲地区,由于农作物种类集中在可供出口的产品上,出口性农业反作用于具有内在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生存性农业带来了土地的生态条件更加恶化、可供放牧的土地不断减少。既破坏了当地的农业也破坏了当地的畜牧业”。④单一的出口型农业不仅使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化,经济力量越来越脆弱,也使大批的民众陷入了贫困。第二,奥康纳阐述了不平衡发展导致了全球性的原始森林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料和粮食,将森林开垦成农牧业用地,用以生产他们所需的工业原料和食物,造成世界上的大量森林惨遭砍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却保留了自己的森林资源,这更加剧了二元对立的不平衡发展。并由此导致了旱灾、水灾、河流的淤塞以及饥饿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至此,奥康纳完成了他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态学的批判。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的“第二类矛盾”、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以及不平衡发展带来的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二元对立,再加上全球范围内的新社会运动的兴起,这一切都将促成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联姻,促进全球化的生态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二、奥康纳解决双重危机的构想

奥康纳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生态批判,否认了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反思了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剖析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生态灾难的原因,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对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1、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换句话说,资本主义是否能解决双重危机。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决定了在生态上具有可持续性的资本主义是没有可能的。第一,从资本主义的第一重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来看,这对矛盾的运动会导致经济危机——也即由于需求不足而产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为调控资本主义的第一重矛盾,出现了一些凯恩斯主义式的全球宏观管理组织,如“西方七国集团”,但“这种类似于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组织形式,从总的方面来说是受制于大资本,从具体的方面来说是受制于金融资本的。”⑤奥康纳对他们的前景并不看好,从这点上说资本无法持续的运行下去。第二,从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即奥康纳所分析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来看,这对矛盾导致的是一种源自于成本层面的经济危机。导致这种危机的发生的原因是:资本在追求利润时忽视、破坏了维持人类生存所需物质等社会条件,而劳工运动、环保运动以及城市运动等社会运动要求维护和重建这些被资本的积累所破坏的生活条件,这样一来,增加了资本积累的成本,降低了资本的适应能力,对资本的盈利能力构成了威胁。奥康纳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使所有一切(包括自然和环境)都资本化了,资本积累的成本不断上升,资本的适应能力却在持续降低。“资本主义的生产矛盾使可持续发展、‘绿色’资本主义成了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从而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骗局”。⑥

2、生态社会主义是否可能。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自身的矛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社会主义是否具备生态上的可持续性?虽然奥康纳认为,大规模的生态退化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实践证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造成了生态问题。就此,奥康纳提出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构想,即生态学社会主义。第一,奥康纳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生态批判。奥康纳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生态批判。他指出传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出现过严重的生态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社会同样迅速地(或者更快地)耗尽了它们的不可再生资源,它们对空气、水源和土地等所造成的污染即便不比其对手资本主义多,至少也同后者一样”。⑦但是,奥康纳认为,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影响上来看,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既相似又有明显区别。奥康纳说:“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源损耗和污染更多的是政治而非经济问题;这也就是说,与资本主义的情况不同,大规模的环境退化可能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⑧但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未能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造成了生态危机,因此,奥康纳认为要解决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的结合。第二,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奥康纳不仅批判了传统社会主义,对于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各种绿色思潮以及环境运动也持批判态度。奥康纳呼吁这些激进的绿色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投入到社会主义运动中去,将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结合起来,让生态学与社会主义联姻,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生态学运动,都无法单枪匹马的解决当今社会的全部问题: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危机。这让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的联姻从而具备了可能性。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本身就为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前提条件。“社会主义需要生态学,因为后者强调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它还赋予了自然内部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以特别重要的地位。生态学需要社会主义,因为后者强调民主计划以及人类相互间的社会交换的关键作用”。⑨但奥康纳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放弃对“分配正义性”与定量性改革的追求,转而追求“生产正义性”;生态运动则要将关注的目光从追求地方性生态的自治转向全球性的生态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的真正结合。第三,生态社会主义的特征与实现途径。“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生态合理而敏感的社会,这种社会以对生产手段和对象、信息等民主控制为基础,并以高度的社会、经济平等、和睦以及社会公正为特征,在这个社会中,土地和劳动力被非商品化,而且交换价值服从使用价值”。⑩奥康纳对生态社会主义做了这样的描述。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奥康纳认为其途径是国际性的激进绿色运动。因为他认为,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整体地加以解决。“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有成百上千个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和团体在进行着实实在在的社会和生态斗争,它们现在正在各种各样的战线上进行作战,涉及面很广,面临着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等众多问题”。[11]

三、对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的评析

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的评价。既要看到它的积极贡献,又要看到它不足的一面。

1、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的贡献。第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可信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随着一些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莫大的冷遇,被各个流派的思想家认为是一个有致命缺陷的社会理论而遭遇排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还能在当代西方重新树立自己的可信度吗?奥康纳在《自然的理由》中作了这样的回答: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轮廓几乎都可以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所凸现出来的理论视域中被解读出来,承认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可以解释当代世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之处,在于对阶级斗争的概念和事实的指认。其首要和主要的含义是指资本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劳动强加在工人阶级身上,过度资本主义化的世界经济和被马克思称之为通过危机来完成的全球资本积累,已经使资本对劳动者的压榨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统治阶级来说,成了一件性命攸关的事情。在奥康纳看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关系的轴心关系(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如今依然存在和发展着。奥康纳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劳动者尚未找到一种超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作为反击资本剥削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国际范围内的工人运动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目前劳动者还未找到用来抵制全球资本权力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这也是今后马克思主义要努力的方向。第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奥康纳认为,唯物主义的观念是用来研究历史变迁中的延续性以及历史延续中的变化和转型的一种方法。奥康纳在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其“双重危机”理论的同时,他还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存在着“理论空场”,需要重新构建。奥康纳将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生态学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上。奥康纳由此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自然异化的必然性和由此产生的资本主义危机,这使得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生态政治哲学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提供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第三,探索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奥康纳反思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从逻辑上讲,传统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应该导向‘生产性正义’。但事实上,它却导向了分配性正义的要求。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批判,但后来却去致力于改革资本主义的交换关系。”[12]奥康纳批评了传统社会主义为追求生产力的增长,忽视了对环境保护,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并最终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但他也认为,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终结,他主张变革传统的社会主义,实现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的结合,走生态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并论证了实现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有一定的价值参考。

2、奥康纳双重危机理论的不足。第一,重构历史唯物论的形而上学性。奥康纳为了构建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提出了很多方面的批评。首先他认为马克思只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的关系,而忽视了资本生产与自然界的关系。奥康纳并没有认真研究马克思,对于自然观,马克思使用了“自然的再生产”概念,并把它与“经济的再生产”相对应。马克思认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这不仅概括了自然界的生成也包括了人对自然的建设,应该说是一个更恰当的概念。其次,奥康纳认为,马克思主义只强调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重矛盾,而“较少地涉及”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由于马克思理论上的“疏漏”,导致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除了被看成是两个相对的或相互拒斥的概念之外,还很少被有机地联系起来,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意蕴。其实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从劳动异化的角度论证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恩格斯也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也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环境破坏性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从总体上看,奥康纳陷入了一种理论的折中主义和多元决定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非历史解读,必然导致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这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综合最终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第二,资本主义危机论的不彻底性。奥康纳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正确地指出要实现人类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改变资本主义“利润导向型”的生产模式。但在这一转变的关键性问题——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上,奥康纳的态度却是暧昧的,甚至采取了部分回避的态度。“不重视所有制,讲参与管理,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一种通病”。[13]奥康纳在反对经济单一决定论的同时,陷入了新的单一决定论,国家政治决定论的历史唯心主义泥潭。第三,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的乌托邦性。奥康纳对各种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尤其是生态运动的发展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甚至把它们看成是生态学社会主义实现的手段和途径。然而,在现有的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些新社会运动能否起到奥康纳所希望的作用,是值得怀疑的。虽然当今世界性的绿色运动对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仍然没有发生改变,生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奥康纳显然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国家和民主的欺骗性实质,过高地估计了新社会运动在实现资本主义向生态学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实现道路问题上,奥康纳犯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通病,把生态问题作为理论建构的核心,通过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来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样,必然造成用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从而必然导致否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进而取消社会变革,其结果,只会转移人们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视线和方向。

注释:

①②④⑤⑦⑧⑨⑩[11][12][13][14]詹姆斯·奥康纳著,唐正东、臧佩洪译:《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293、300、386、407、418、75、434-435、538、407、514-515、363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916 页。

⑥David Pepper. Eco-socialism: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 Routedge,1993:95.

猜你喜欢

奥康纳资本主义矛盾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
浅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