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爱娥教授治疗痤疮经验

2014-08-15李晓文许爱娥

关键词:益母草丘疹桂枝

李晓文,许爱娥

(1.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 级研究生,杭州310009;2.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310009)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粉刺、丘疹,甚者为脓疱,若病程日久可发展为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于面、颈、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中医将之称为粉刺、嗣面、酒刺、暗疮等,因好发于青春期,故俗称青春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师许爱娥教授对痤疮的治疗具有独到的认识,现介绍如下。

1 辨证论治,精炼证型

1.1 湿热蕴结 许教授认为湿热蕴结脾胃是痤疮的病机之一。《肘后备急方》所谓:“年少气盛,面生疱疮”,而胃阳明多气多血,其经脉起于颜面下行过胸,加之平素饮食失节,嗜食辛辣及肥甘厚味,最终酿生湿热,熏蒸于面及胸背。临床常表现为皮肤油脂较多,大便秘结及黏滞不爽,舌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方药:茵陈蒿汤合三仁汤加减:栀子、大黄、茵陈、杏仁、草豆蔻、薏苡仁、冬瓜子、桃仁等。方解:栀子清利三焦湿热;杏仁、蔻仁、薏苡仁、冬瓜子清利三焦湿邪;桃仁、大黄润肠通便,兼以活血,使湿热之邪从肠道及二阴排泄而出。

1.2 气滞血瘀 肝经有分支循行至面颊、口周、前额,肝上注于肺,二者相通,肺经之病与肝经之病相互影响,故认为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肝密切相关。从肝的功能来看,其主疏泄、主藏血。如果肝失疏泄,影响脾胃运化,食积胃肠易助湿生热,上熏肌肤而致痤疮;如果气机不畅、情致失调,郁久化火,灼烧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痰瘀凝滞肌肤,也易生痤疮。从临床症状来看,患者常急躁易怒,女性患者伴有乳房胀痛,月经不调,且皮损常在月经来潮前更为显著,都与肝的疏泄、条达功能失常有关。临床常用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常用药物为:当归、赤芍、枳壳、柴胡、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薄荷、桂枝、丹皮等。方解:采用柴胡、赤芍、枳壳、薄荷,疏肝解郁理气,丹皮、桂枝、赤芍温经活血化瘀,白术、茯苓、炙甘草固护脾胃,使行气而不耗气,祛瘀而不伤正,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效。

1.3 寒凝血瘀 临床常见一些久治不愈患者,皮疹晦暗,且多有手足冰凉,畏寒怕冷,女性患者多有月经推迟、量少,伴有痛经。许教授认为此类患者多为寒凝血瘀。《伤寒论厥阴病脉症病治》篇曰: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而头为诸阳之会,阳气虚弱,不能温达四末及脏腑,故手足逆冷,寒性凝滞,故经水不畅。气血留滞于头面,则瘀而成斑。此类患者不可予常规的清热凉血解毒之品治疗,恐更加耗伤阳气。临床可用当归四逆汤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加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阳气温通全身,则诸症皆消。常用药物为:当归、桂枝、细辛、通草、炙甘草、益母草、泽兰、丹参等。方解:桂枝、细辛、当归温通阳气,益母草、泽兰、丹参活血化瘀,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

2 知犯何逆,随证加减

临床中,许教授常根据皮损特点进行加减,正所谓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如皮损瘙痒者,多配伍防风、荆芥、薄荷之品,取其疏散之性;如油脂加多者,多配伍山楂、神曲、厚朴等,取其消食化积,而断湿热酿生之源;若皮损以脓疱为主,则加连翘、金银花、败酱草等清热解毒之品。若为囊肿、结节,根据证型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软坚散结药。以湿热为主者,常配伍浙贝母、连翘、夏枯草;以气滞血瘀为主者,多以牡蛎、珍珠母、穿山甲;以寒凝血瘀为主证者常配伍王不留行、皂角刺,随症加减而不失原方方性,妙矣!

3 参考药理,与时俱进

许教授在临床配方中,不仅注重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方面的经验,也注重现代药理的研究,喜用丹参、益母草等药。《日华子本草》记载丹参具有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及治恶疮疥癣之功效。《本草汇言》曰:疮肿科以之消诸毒,解疔肿痈疽,以功能行血解毒也。《唐本草》记载益母草可敷丁肿,服汁使丁肿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母草中含益母草碱,具有抑制细菌及皮肤真菌的作用[1]。研究表明丹参具有较强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且其抑菌效果优于西药四环素、庆大霉素及红霉素等[2]。夏明静等[3]对22 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痤疮丙酸杆菌抑制实验,结果发现中药大黄、丹参、黄芩等的主要成分大黄素、小檗碱、丹参酮、黄芩甙等对痤疮丙酸杆菌中度敏感,作用优于甲硝唑。故临床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益母草、黄芩、丹参等。

4 适当调适,防患未然

许教授在治疗痤疮时特别叮嘱患者:(1)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滋生湿热;(2)注意作息规律,纠正内分泌失调;(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化妆,以免堵塞毛孔;(4)怡情怡性,避免焦急烦躁。

5 病案举例

患者男,19 岁,2013 年5 月20 日初诊,自述面颊、额头、口周红色丘疹1 个月余,患者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平素嗜食辛辣,且有口臭,大便秘结,2~3 日一行,且有黏滞不爽感,舌红,苔黄厚,脉滑实有力。属湿热蕴结证。方用茵陈蒿汤合三仁汤加减:茵陈30 g,栀子10 g,生大黄5 g(同煎),杏仁10 g,薏苡仁15 g,冬瓜子20 g,桃仁10 g,佩兰10 g,藿香10 g,山楂10 g。服5 剂后皮疹消退减半,大便通畅,去桃仁,加连翘15 g。继服5 剂而愈。

患者女,24 岁,2012 年12 月17 日初诊,面部丘疹、脓疱半年余,每与月经前加重,平素性格急躁,月经量少,伴有乳房胀痛,舌红,苔微黄,脉弦数。证属气滞血瘀兼有化热之象。方用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柴胡10 g,赤芍10 g,当归10 g,茯苓10 g,白术10 g,炙甘草6 g,栀子10 g,丹皮10 g,桂枝6 g,连翘15 g,金银花30 g,败酱草30 g。1 周后复诊,脓疱已基本消退,舌苔转白,上方去败酱草,减金银花为15 g,继服5 剂而愈。

魏某,女,26 岁,2013 年4 月16 日初诊,自述五年来面部反复出现丘疹,曾多次服用清热解毒中药,未见好转。现可见患者面部有紫暗色丘疹,有少量结节及囊肿。问诊:大便通畅,唯月经量少且多有推迟,色紫暗,且有痛经,平时并无急躁易怒,自诉手足常冰凉,胃部常有不适,不能食凉。舌暗,苔白,脉沉细。证属寒凝血瘀无疑也。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 g,桂枝10 g,赤芍15 g,细辛3 g,通草10 g,炙甘草10 g,大枣3 枚擘,益母草30 g,丹参15 g,王不留行15 g,皂角刺15 g(包煎),吴茱萸6 g,生姜5 片。服10 剂后复诊,面部丘疹消失大半,结节缩小,诉月经较前增多,且痛经减轻,方证相应。继服前方,7 剂后基本痊愈。

6 小结

痤疮从湿热及气滞血瘀论治,医家多有阐述[4]。许教授认为痤疮久治不愈,虑其素体阳虚或者过用寒凉,损伤人体阳气,阳气虚弱,则不能化阴,阴邪集聚,而成寒凝之象;阳气虚弱,不能推动气血运行,则又成血瘀之象,表现于皮肤则为丘疹紫暗,迁延不愈,并可见手足冰凉、月经不调等寒凝血瘀之象。临床遇此证,不可再用寒凉,当治其寒凉之体,可采用温经散寒活血之品,如当归四逆汤或温经汤,女子可酌加活血调经之品,标本兼治,使寒邪得散、阳气得振、瘀血得除、经血得畅,气血顺畅,则病自愈也。

[1] 山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中草药药理学[M].山东:山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1976:118.

[2] 吴小红,刘瓦利,于勇.中药蛇丹方及其构成生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4):222-224.

[3] 夏明静,曹煜,杨捷, 等.22 种抗菌消炎中药有效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6):435-436.

[4] 陈文曾,刘建新,陈汉章,等.陈汉章教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撷菁[J].中医药学刊,2006,24(2):213-214.

猜你喜欢

益母草丘疹桂枝
益母草中的1个新二萜苷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益母草的毒副作用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喊魂
益母草到底能治疗哪些妇科病?
5种干燥方法对益母草质量的影响
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