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群心连心 共建生态家园

2014-08-15

绿色中国 2014年7期
关键词:衢州指导员家园

他们是机关干部,他们还是生态指导员。2013年10月15日,浙江省衢州市抽调1480名机关干部,以生态指导员的身份奔赴全市1480个行政村,开展“共建生态家园”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带着责任、使命与热情,他们开始了任职为期三年的“生态指导员”工作。“共建生态家园”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是战场,也是考场。冬去春来,桃红柳绿,1480名生态指导员在所驻乡村,把自己当作一名战士,在生态建设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在服务百姓、践行群众路线的考场上挥笔作答。

绿色出征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800多年前,南宋诗人曾几笔下的衢州颇有几分诗意。如今,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仍是衢州人的自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5%,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水断面达标率连续8年保持100%。

目前,衢州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但毋须讳言,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衢州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形势,衢州还肩负着作为全省生态屏障的重大责任。

这是一次“绿色出征”——调查摸清生态底数、全力推进全市域治水治污,建设生态家园。1480名生态指导员,肩负衢州市委市政府的重托,肩负群众的期盼。他们中,有市管干部58名,后备干部102名;县(市、区)管干部264名,后备干部429名,全部驻村开展工作。

“共建生态家园事关衢州的未来。我们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众志成城,背水一战,全力以赴。”市委书记陈新在动员大会上讲话掷地有声:要让衢州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广大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衢州市开展“共建生态家园”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正是基于这样几个背景:一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生态文明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回应群众对生态的关切,再创衢州生态新优势;三是把这项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检验和锻炼衢州干部的作风与能力,着力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

现在老百姓更加关心的是河水是否清澈,天空是否蔚蓝,空气是否清新。衢州市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共建生态家园”行动,不只是一项生态治理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我们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市委书记陈新说,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应该干什么,要顺应群众的期待,下决心把环境治理好,把生态建设好。

走进常山县东案乡弄坞村,村容整洁。现在,该村已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处理。这其中,驻村生态指导员功不可没。“生态指导员住在乡下,全村的角角落落、每家每户他都走过了。”村党支部书记江土有说,生态指导员帮助村里的生态建设出点子、谋划项目,同时走访农户做宣传,让更多村民提升了生态意识。

和弄坞村一样,在衢州的其他乡乡村村,都有生态指导员忙碌的身影。走进群众,直面问题,“用脚步丈量民情”,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是市里对生态指导员提出的要求。

在柯城区墩头村,生态指导员进村后,积极探索发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治水的长效管理机制,其“共识、共建、共管、共享”立体式建设生态家园、“分片负责、分段示范、分户包干、分类处理”网格化管理生态家园的“群众主体,四共四分”特色经验,被市领导充分肯定并指示予以推广。

1480名生态指导员奔赴全市乡乡村村,体现着衢州“五水共治”建设生态家园的决心。更重要的是,目标志在必成——

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对全市1480个行政村分期分批进行环境整治,使衢州的生态环境达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

力争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全市水环境整治任务,建设水净、天蓝、地绿、景美的生态家园。

生态攻坚

走进衢江区杜泽镇堰坑头村,崭新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清澈的铜山溪水流向村庄。

在村民们看来,村庄的巨变几乎就发生在一夜间,“之前整个村子就是个‘大茅坑,外人每走进村里就要捂住鼻子。”

“全靠姚帮我们争取资金和项目,为村里办了几件大好事!”村民余炳炎竖起大拇指。姚,便是该村的“第一书记”联络员和驻村生态指导员。

堰坑头村是杜泽镇养猪重点村,全村几乎家家养猪,年出栏生猪超过两万头,猪的排泄物全部直排。姚第一次入村,就收到了终生难忘的“见面礼”:刚下过雨,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猪粪路,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通过姚争取项目和资金,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如今村里已建成生态公厕,农民饮用水管道埋设完成,排污管、净化池也投入使用。接着,姚的主要工作便是推动“移猪上山”,把村庄中的猪场全部迁到村外的戏台山上,彻底消除村庄污染源。

生态指导员既是生态的指导员、宣传员,也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巡查员、重点整治任务的监督员。在江山市清湖镇读溪口村,长台溪的一条支流横穿而过,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清理,基本成了村民们的垃圾场。为让溪水早日变清,生态指导员毛俊寅经常和村干部一起,去河道清淤整治现场检查进度情况。

没有生态的农村,也就没有生态的衢州。但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对生态指导员确实是一场考验。

“塘里塘里,塘在村里,这个村子生态环境应该不错。”龙游县塔石镇塘里村生态指导员周志刚进村后,果然看到了村里有两口大池塘。可是,一口塘水呈墨绿色,长满绿藻,另一口塘里面则堆满了猪粪和垃圾,臭气熏人,两口塘仿佛成了两只浑浊的大眼睛。让“大眼睛”清澈起来的责任感,成为周志刚的一股工作动力。

1480名生态指导员进村,摸排出的“生态家底”,有的确实不太好看,甚至有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养猪业的污染,涉及面很广。

衢州是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生态指导员调查发现,全市低小散养殖户比重较高,这类猪场普遍设在村庄内,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在生猪养殖集中乡镇农村,溪流水质普遍存在黑、臭现象,甚至严重影响群众饮水安全。推动生猪“减养”和整治,恢复乡村生态,生态指导员们尽心尽力。目前,全市已完成“减猪”80万头,并涌现出一批“无猪村”。

走进柯城区妙源村,俨然是传说中的桃源人家。民居依山势而建,村中一条溪流潺潺流过,溪水清澈见底,一位村妇正在溪中洗菜。溪水石罅间,是小小石斑鱼游动的身影。

“现在大变样了,水都可以喝了!”妙源村党支部书记龚元龙说,原来的河道满目垃圾,而且村中有八九家养猪场,生猪排泄物直排河中,河水一片漆黑。由于水体被污染,河里石斑鱼全部死光光。“共建生态家园”以来,全村进行了地毯式的垃圾大清理,养猪场也全部关停。现在,这条原来的垃圾河,已经成为村里的“景观河”。一到周末,就有不少城里人前来消闲。

水产养殖是衢州仅次于生猪养殖的农村环境污染第二大因素。生态指导员调查发现,全市636个水库、2093个山塘有水产养殖,其中养殖水域为饮用水源地的有146个。部分山塘水库由于养殖中投饲投饵,水体浑浊,污染严重。为此,衢州出台了“洁水渔业”三年行动计划。今年6月底前,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源地全面禁止网箱养鱼、施肥养鱼,年底前全市所有水库、山塘将全面禁止使用化肥和畜禽排泄物养鱼;到2016年底,力争实现洁水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水面的90%以上。开化县的齐溪水库和茅岗水库,是该县网箱养鱼最集中的两个区域,今年3月两个水库2.7万平方米的养鱼网箱已全部拆除。

卷起裤腿,甩开膀子。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弃倒现象,生态指导员还成了各村推广农村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和督导员。今年以来,衢州全面推广“村村学贺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贺田模式”遍地开花,在国内许多城市还没有实现的垃圾分类,在衢州农村成为现实。

助力转型

在开化县长虹乡库坑村西坑自然村,穿村而过的河道里,石斑鱼、红鲤鱼密集成群,成为当地一绝,一批又一批外地游人纷纷前来观鱼。在共建生态家园行动中,西坑村借机大力弘扬“人鱼同游、人鱼同乐”生态特色,发展起“观鱼”旅游。努力实现山青、水绿、天蓝、景美。

在开化县,“共建生态家园”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和打造国家东部公园紧密结合。以生态家园建设为契机,该县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加快从“砍树卖树”向卖生态休闲产品转变。

“全员会战、全线出击、全域覆盖、全程保障。”开化县委书记鲍秀英在“共建生态家园”动员大会上表态。随之,以“一条景观大道、一片彩化山林、一批美丽庭院、一个主题公园、一个创意农业点、一条山谷经济带、一条人鱼和谐溪流、一个3A景区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八个一”创建活动,在全县乡村迅速开展起来。生态指导员也把自己全身心融入到推动转型发展的具体工作中。

生态指导员胡小刚的联系村是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龙门村位于衢州最北端,自然环境优良,还有古民居等文化旅游资源,村里有意发展山村旅游项目。为此,胡小刚主动出谋划策,并帮助包装了游步道旅游项目和争取资金支持。

该县村头镇大黄山村拥有田园诗意的自然景观、连绵的名茶基地等资源,村里想发展休闲、探幽等旅游经济,生态指导员傅艳华积极帮助出点子、想办法。

百里马金溪穿越开化。在共建生态家园行动中,开化县更加注重河道自然岸线和原生植被的保护,实施河道绿化、彩色、美化工程,建设亲水型、生态型、景观型河道。在治水的基础上,开化突出景观主题,着力打造马金溪百里黄金水岸线。

在马金溪,防洪堤原先的混凝土浇筑正在改为固滨笼等生态材料和工艺,鱼虾可以在笼里的石块间繁殖、生活。防洪堤的坝坡设计上,融入园林元素,陆续种上迎春花、垂柳等花草树木,完工后水岸风景更加美丽。

护卫一江清水,生态指导员积极配合、推动开化县实行的全县禁渔、禁止河道采砂行动,保护水生动物,维护河道生态环境。

百里河道,水更清景更美,人气也旺起来。城关镇桃溪村河段原先长期被淤塞和污染,经过清淤疏浚,修筑景观式防洪堤,清澈见底的小溪成为游客们游玩的好景点。“村庄变漂亮,来游玩的人多了,收入比几年前翻了两番。”该村经营龙吟山庄农家乐的方志顺说。

共建生态家园,“幸福江山”的脚步更加自信、更加坚定。江山市在立体化、多维度推进城市、农村、企业、景区等方面的污染治理,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奠定坚实的基础上,突出创新驱动,同时开展旅游“二次创业”,江山智慧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

在衢州全市,以“治水”为突破口,以“共建生态家园”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为抓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新发展理念。推动转型,衢州建立以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乡镇分类争先考核,将生态建设作为共性考核指标;以生态市为目标,坚持高端取向,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生态保护监管机制。推动转型,衢州着眼长远,全方位推进事关衢州未来发展大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重点工作,即“一城一区一园一村”(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全国首个国家休闲区、打造国家东部公园、创建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

声势浩大的“共建生态家园”行动深得民心,也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省长李强在一个相关会议上指出,“衢州市选派了217名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各自负责包干治理1个行政村,并从市、县两级选派1480名机关干部,驻村驻点担任各行政村生态指导员,指导各村开展‘五水共治,这是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的典型案例,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衢州指导员家园
觉 醒
梦中家园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温馨家园
盼头
衢州风物志
“无忧家园”
命运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