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业企业在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2014-08-15李丽锋
李丽锋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职业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指示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行业企业的参与和话语权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尤其重要,在专业布局和专业设置上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大部分职业院校脱离行业改制为属地化管理,原政府经济部门管理的职能没有得到转移落实,使得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能出现行业缺位的状况,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任耀生的话说就是“行业在审批、认证、评估等管理环节上几乎完全没有了话语权”[1]。
1.1 校企合作“牵手难”,企业利益无法体现
审视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令人忧虑。当前,不少企业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整天绕线圈,三年后就毕业了。假如这些企业没有了、转产了,像这些只会绕线圈的学生,还能不能找到工作?有些学校尤其是中专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实习实践外,不乏赚取额外利益的现象。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试问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谁会拿企业的命运赌博呢。
1.2 行业企业在人才选择上有充分的余地,对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
从以下一些数据可以看到,这几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2012年680万人,2013年700万人,2014年达到了727万人,还有各种因素失业的社会劳动者,使得企业在人才选择上有很大的主动权,可以不费力气的选择到所需之人,因此,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2 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度和话语权的渠道
因为无法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主动性,高职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难度较大,比如专业师资的紧缺、设备设施的陈旧、专业设置的无据、教学手段的单一、技能实训的滞后都阻碍了办学的脚步。所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积极性,必须给与足够的话语权。
2.1 政府发挥职能是关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这无疑明确了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职能、统筹协调好各方关系和利益,才有可能减缓或者结束之前在寻求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无奈咽下企业冷漠的悲伤。
2.2 树立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的理念
温家宝说:“企业是举办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2]行业企业特别注重生产发展对所需人才在地域分布、专业机构和职业能力等方面需求的预测[3],同时在开发制定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因此树立行业企业是重要办学主体的理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企业行业的有关人员参与,专业设置就难以适应用人要求,课程内容就难以把专业知识与行业企业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教学方法就可能依旧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说教”。[4]有人曾说,我们职业学校所教的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相比大体上要落后十年,这样必然要给就业带来困难。[5]
2.3 建立校行企利益共同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姜大源认为,要提高职业教育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度,就要增加其在职业教育发展决策中的话语权。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发展迅猛,与其机构设置不无关系。德国的联邦职教所下设一个委员会,由联邦政府、各州政府、企业主代表以及企业雇员代表组成,代表通过投票来决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政策等诸多问题。当前,我国学校和行业企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主体,各自有着不同的组织目标和利益追求。现行的政策、法律法规缺少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利益的考量。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责权利的规定通常比较模糊,他们参与职业教育必然要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学校毕业生走向的不确定性,也使投资企业的回报具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益驱动机制的缺乏,加上缺乏劳动准入机制,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不少企业家认为目前参与职业教育似乎“无利可图”。而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众多利益纠纷,也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大障碍。
3 走出“一厢情愿”,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势在必行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远见的企业家一般都是职业教育的热心者和支持者。”[6]
3.1 动员所有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才能发展壮大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参加第一次全体会的中央国家机关有51个,另外有9个行业组织,加起来60个左右,可以说几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参加了。这样的信息告诉我们,职业教育是要和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联系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和参与。
3.2 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制度,才能保障共同利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规模以上企业要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些阐述,给学校和行业企业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势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3.3 行业企业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与学校共赢发展
先看一组数据:就是18岁年龄人口数,我们国家18岁人口的高峰是2008年共2621万人,2013年18岁人口数是1596万,少了1025万人。结论就是原来我们一个企业要招100人,可能有1000人来报名的情况将会发生变化,最后来报名的可能是70个、60个甚至可能是50个。在这样的数据面前,行业企业必须清醒意识到,企业的生存不仅取决于有没有资本、有没有技术,以后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有没有合格的劳动者。
所以,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不应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而应尽快转入实质性的操作层面上,从浅层合作、中层合作到深层合作的全方位发展。[7]行业企业在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工作中是最有发言权和权威性的,院校必须紧紧依靠行业企业,根据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机构调整、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增强专业适应性,真正实现合作的深度,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谢洋.吸引企业参与职教提高参与度要给予话语权[N].中国青年报,2010-3-29.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11-14.
[3]刘树明,陈立佳,王庚,刘洁.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
[5]鲁昕.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J].职业教育研究动态,2009(41).
[6]周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5-8-20.
[7]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