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研究

2014-08-15李开富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美的空间建筑

李开富

(长春市昆仑装饰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00)

1 从城市的功能分区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格局

由城市政府创建的供市民们使用和享受的非赢利的开放的公共空间,居民可以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户外活动,这种空间就是我们所指的城市公共空间。

1.1 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应该注重美学元素

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1]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识一般是从城市公共空间开始的:文雅的市民、繁华的街道、洁净的道路、新颖的建筑、开阔的广场、常青的绿地……等等,它能使人记忆犹新,并由此产生对一座城市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良好美丽的城市应该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的,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系统布局,它们在形态上可以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注重公共空间的个性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与自然、环境、地貌、风土习俗相协调的各种因素,运用设计形式、色彩、光影、材质等综合手段来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个性空间设计的创造包括特定的空间与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协调关系,公共空间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限定的形态、公共空间中纪念物或标志物的主题定位、地铺材料、图案特征以及植物的地域性等。

塑造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以人为本”是社会活动的基础。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时,应该首先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审美、行为及文化等的需求,达到舒适、安全、愉悦的目的。同时,还要考虑道路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条件;提倡空间的开放性,打破“划地为牢”的设计方法,还空间于公众。

1.2 应体现公共空间美育功能。

城市公共空间的最终定位是要构成其功能价值的,是服务于人类的,满足人类需求的。人们通过审美视觉去感知整个城市和城市建筑,激发想象与创意、交流情感、平衡情绪;沟通人与空间的联系,构建物质与人类的亲合关系。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赋予美学行为能够极大地提升公共空间的心理审美功能,使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作为“通道”或“广场”的物理形式存在,更成为人们心理的归宿、情感的“价值凹地”,令公共空间变成美轮美奂、有精神意义的“场所”。

“美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机的、整体的反映方式的教育,它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建构完善的心理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借助城市公共空间扩大人际交往空间,构筑文化氛围,构建社会和谐。

完善人格的审美教育功能。 按照美的形式规律来塑造城市公共空间,是以审美教育完善人格为基础的。提高人们审美素质的教育目标,不紧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是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实现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城市公共空间,譬如公园、广场、绿地、建筑小品、雕塑等审美个体,均具有群众基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性,审美教育可以借助这些元素作为审美媒介,由城市政府向大众施加审美影响,净化市民的性情和心灵,塑造美好的人格,以此达到社会的和谐。

2 从建筑的视觉效果上展开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定位

2.1 利用城市景观营造美的视觉。

“凝神于景、心入于景”,心灵与城市公共空间融为一体,内心中永存城市公共空间迷人绚烂的美景,在欣赏享受中得到启迪、珍惜,这就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所要达到的美学效果。

2.2 利用色彩烘托美的氛围。

色彩是城市公共空间审美定位的一个重点,具有视觉美、艺术美、灵感美、个性美。在选择公共空间色彩时,设计师应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对人们心里的影响和色彩本身相长相消的因素。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适应人们的心理、社会环境、公共空间特点、置于其中的建筑形式等,可以合理运用色彩的冷暖规律。一般而言,在温暖的地区,宜采用淡雅的冷色调,这样可以给人以凉爽舒适的感觉;而对于寒冷的地区,则宜采用暖色调,或在中性色系中加入暖色,增强空间的温和感。园林、广场的色调应使人感觉幽雅明快,公园、景区建筑的色调应令人感受到宁静安逸,使建筑物与城市公共空间素雅呼应、浓淡相宜,给人营造出强烈的美感氛围。

2.3 利用城市建筑彰显美的个性。

建筑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也是城市内涵的精华。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的要求。根据建筑所具有的凝固的、不可移动的这一特性,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场所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符合城市性质、城市文化、城市特点及市民公共的心理要求,要结合地理、地貌和环境氛围,彰显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独特个性。

2.4 利用景观资源显示美的境界。

自然景观资源是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正确处理好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该利用的绿地不可放弃、该保留的水面不得破坏、该保护的山体不得挖掘、该保留的林地不得砍伐……。同时,对自然景观资源要大胆运用 “借景”手法进行科学利用和加工创新,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构成一种更加广阔深远的建筑艺术氛围,显示美的境界。

2.5 利用建筑造型创造美的效果。

“建筑是为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创制的艺术”[2]。建筑的造型与城市公共环境的整合,既反映在形象、光色、材质、尺寸、方位等表面的各形式要素上,又体现在性格、主题、情调、内容、审美观念等深层次诸要素方面。建筑造型成功的整合关系还在于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良性互动,要求建筑参与其所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组织、空间划分和对环境尺度的调节。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当今越来越多人更加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凸显其美学行为和美育功能,构建“以人为本”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公共空间环境。

[1]百度百科[OL].

[2]朱蓉.城市公共环境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3]蔡琦,曾婷婷.寒地户外公共环境无障碍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416-416.

[4]周之灿,彭重华.老年人户外休憩空间规划设计初探[J].南方园艺,2009(2):37-38.

[5]董玮番,王亮.寒地冬季公共环境户外休息空间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3):48-50.

猜你喜欢

美的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