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二疏城御诗碑谈起

2014-08-15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金台州府兰陵

高 博

(临沂市博物馆,山东 临沂 276037)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 年),乾隆皇帝沿南北古驿道南巡。因久仰崇尚沂州汉代兰陵的“二疏”散金之德,遂绕经沂州府(府治临沂县,即今临沂市驻地),召见了沂州知府李希贤。为表彰沂州峄县的两位汉代名臣疏广、疏受,于是在行宫内留下墨宝。赞诗曰:“荒城名尚二疏存,置酒捐金广主恩,贤损志愚益其过,不惟高见实良言。”李希贤随即命人刻石立碑,置于临沂城南关阁子门外,该碑高6 尺,并盖有碑亭。

李希贤,字季廉,四川长寿人,拔贡出身。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春,由湖南桃源同知升任沂州知府,任职期间,做了不少的功绩。1754 年,李希贤商同地方士绅,倡导创建沂州府考院。李希贤带头捐款并带动有钱者乐捐。考院建成后,当年便投入使用。从此,七地士子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曲阜赶考了,临沂人皆称赞此乃一件大善举。这处考院一直沿用至清末废除科举考试,以后就改成了学校,一直是山东省第五中学的校址,学校一直使用到日寇占领该地,后被破坏,不复存在。

李希贤任职期间,另外一大贡献便是发展生产,修建堤防。为治理水患,1758 年李希贤奉命组织人力疏浚芙蓉河、燕子河、陷泥河等,他亲自考察河道,在积水的低洼地带修筑堤防。《临沂市志》有载:“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 年)知府李希贤、知县沈玉琳劝民筑祊河南岸堤700 丈;照故道开涑哦河南道1980 丈;挑长东乡沙沟河2160 丈。”

此外,李希贤上任之初,“取州邑之志而观之,或繁而未提其要,或简而未悉其详”,感到难以为用。便于1754 年秋调集人员,亲自主持纂修《沂州府志》,历时3 年脱稿,1760 年刊行。全志凡36 卷,约40 万字,填补了沂州无府志的空白。清乾隆二十八(公元1763 年),李希贤升任云南迤西道道员。

其实,“二疏城”御碑本应置于沂州府峄县“二疏城”处,但州府为了宣传政绩,将其置于沂州府驻地临沂县。乾隆“二疏城”御碑所在处,具体在今临沂市兰山区桃花涧小区,御碑街居委对过林荫广场附近。据乡人传,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城把“御碑”及亭拆掉,搬到今沂州路展览馆门前,铺了临沂当时唯一的石头路。又传1957 年台风刮倒“御碑”摔碎。还传文革“破四旧”期间,“御碑”被红卫兵砸毁。各种说法都有。现在值得肯定的是,在临沂市博物馆保存有二疏城御碑,乾隆御笔碑文清晰可见。只是是否原碑,尚待商榷。

二疏城的地址所在,历代方志均有记载。《齐乘》载:“二疏宅,峄州东四十里罗滕城,墓亦在焉。城周五六里,土人指以为宅。按二疏归乡里,顾有旧田庐,娱乐终身,不为子孙增益产业,宁有如是之宅乎?询之耆旧,谓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共筑此城。即城内古寺,其故宅基也。海州有景疏楼。”《读史方舆纪要》载:“二疏城,《志》云‘在县东四十里,城方五六里,内有散金台,相传汉疏广疏受所居。’或谓之不其城。”《梦溪笔谈·卷四·辨证二》详载:“疏广,东海兰陵人,兰陵今属沂州承县……今承县东四十里自有疏广墓,其东又二里有疏受墓。”《峄县志·卷二十四·古迹考》载:“二疏城,县东四十里,地名罗滕,汉疏广、疏受归老于此。城周二三里,土人指以为宅,按《齐乘》。”“散金台,县东四十里,汉二疏散金乡人处。”

“二疏城”得名,传为汉代兰陵有名的“二疏”,即博士疏受、贤良疏广故居处。因为“二疏”叔侄散金于此,所以“二疏城”还称为“散金台”。那么疏广、疏受又是何许人呢?他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得以流传千古呢?

疏广、疏受的事迹,在《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中“疏广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徒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促)卖以共(供)具。……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疏广叔侄的做法,在子孙们眼里看似不近人情理,实际上他们看透了世间的多少仕宦高官最后悲剧而结,多少富家子弟最后败落而终。磨难吃苦方成才,财富居多是枷锁,应该就是他们自己人生成长的经历和感悟。

明智豁达的疏氏叔侄俩去世后,埋葬在了“散金台”南附近的疏氏祖茔里。乡亲们感念他们的散金之德、济贫之恩,在他们的故宅处修建“二疏祠”纪念他们的恩德与教诲。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世代代奉祀不绝。

“二疏”散金之义举、教诲后代之义行,对后世育子教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代文人雅士对多有诗赋之赞,留有佳话在天下广为传颂。

晋代陶渊明对“二疏”极其通达明智的态度表示赞赏,同二疏产生共鸣,并曾专取此叔侄二人为题材来写《咏二疏》诗[引自《峄县志·卷二十三·诗赋词》],诗云:“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馀荣何足顾。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放意乐馀年,遑恤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唐代诗人李白诗赞曰:“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贺知章有诗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白居易也诗赞“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尘去。”

元代刘因亦有五言诗《咏二疏》道“委质义有归,乞骸老当去。岂无恋阙心,难忘首丘趣。在礼次常典,末世成高举。汉庭多公卿,图画两疏傅。至今秦中吟,感慨东门路。目睹霍将军,功高蒙恩顾。一朝堕危机,千载损英誉。仲翁幸及年,安肯婴世务。圣主赐臣命,奉养行厥素。造物佚我老,余龄今自悟。田园付子孙,身后复无虑。神交冥漠中,乐境尚森著。”同时代提刑使陈佑作《散金台》道“冠盖如云出帝乡,散金闾里有余光。二疏萧傅俱尘土,千古遗风谁短长。”

明代监察御史张鹏作《二疏城》道“闲情暂适二疏城,把酒临风归思生。一代帝朝随水去,逸人壁垒傍山横。荒坟宿莽寒烟起,斜日平沙落雁鸣。叹我经年持使节,风尘奔走竞虚名。”张鹏还写诗道“冠盖如云出帝乡,散金闾里有余光。二疏萧傅俱尘土,千古遗风谁短长。”

猜你喜欢

金台州府兰陵
从州府到乡村 这里走出过云南大学的首任校长辉煌之后的寂寥 云龙宝丰村
山东兰陵县鲁城地区BIF型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东省兰陵县尚岩镇初级中学红色文峰文学社
山东省兰陵县庭院经济研究所
曹議金東征甘州回鶻史事證補——浙敦114號《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譯釋
金台观日
金台之歌
康熙辛卯本《池州府志》的编纂特点与文献价值
幸福金台
《泽州府志卷之四十三·经籍目》校补(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