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南水北调对中国水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2014-08-15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利中华民族

王 英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中国 北京 100038)

古往今来,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讲,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治水史。在不断追求人水和谐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铸就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奇迹,也孕育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气质的水文化。

中华大地江河纵横,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大河,不仅有黄河、长江,还有淮河、珠江、海河、松花江、辽河等河海。为保护和发展水文化,2011 年底我国出台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中国水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水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水利人要以更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推进中国水文化建设。而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这一伟大的世纪工程在极大丰富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必将开创中国水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1 中国水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的水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人们喜欢亲近自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水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水土不服”等等,通俗地概括了中国人传统的环境意识。古人的文化命题差不多也都是从“水”开始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技术层面上人们推崇大禹治水的“导流”思路,精神层面上则崇尚那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而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也正是从那时起逐步形成的,那就是“以柔克刚”、“顺势而为”的思想和性情。水给予中国人的文学启迪同样是巨大的,古人的诗歌也是从水边开始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部《诗经》有太多的水畔吟咏。此时,水成为人们情感心绪的寄托物,有水便有乐趣,有水便有诗情,有水便有智慧。

通过中国水文化历史渊源的回顾,我们能够看出,所谓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水文化始终跳动着、支撑着,推动和引领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构成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水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其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从黄河小浪底工程,到三峡工程,在这些水利工程的背后,体现了新时期水文化的特色。而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一渠清水送北方,南北方水文化必将不断交融,必将孕育出新的水文化神韵。

2 中国水文化需要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孕育和滋养了当代水文化。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水的需求与关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水资源过渡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当前水利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在不断推进工程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迫切要求水利人利用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标准武装自己,需要用科学的水文化统领水利建设。

创新发展中国水文化,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和核心理念,深刻认识民生水利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注重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角度谋划水利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对水利发展规律的研究,深化水利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规律的理解,引导水利建设沿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利需求的方向发展。

3 南水北调对中国水文化的生动诠释

南水北调工程汇集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与夙愿,催生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殷切期待,更使中华民族水文化的传统在新时代得以传承与飞跃。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东中线工程就涉及苏、鲁、鄂、豫、冀、京、津七省市,里程超过2000 公里,在人类波澜壮阔的水利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论证规划到设计施工,历时半个多世纪,时至今日,这一举世瞩目、规模宏大的工程分别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广袤的土地上翻开了中华民族治水历史的崭新篇章,而其锤炼形成的南水北调文化同样在中国水文化发展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南水北调文化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理念、管理流程、职业道德、建设成果等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总和,是几十万移民、数十万建设者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群体意识、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反映着南水北调这一重大水利建设工程所遵循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共融、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

4 南水北调文化的构建与运作

南水北调文化所蕴涵的大局、民本、和谐等工作理念,有利于推动大型基础工程设施建设,有利于汇聚积极进取的民族力量,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借助南水北调文化进一步创新发展中国水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而南水北调文化的运作发展,其主要内容就是要以南水北调工程从建设到通水为主线,在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工程技术研究推广、南水北调品牌建设等方面整合和挖掘,通过多种政治、经济、文艺手段,加强南水北调文化的构建和传播。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搭建南水北调文化研究推广平台。在中国水利发展史上许多优秀的文化没能长久发展,往往随着一项工程的结束而逐渐消亡,原因就在于缺少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缺少坚强有力的工作机构,缺少文化推广传播的工作力度。因此,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完工后,有必要成立高规格的南水北调文化研究会、南水北调文化推广中心等研究推广机构,强有力地打造具有南水北调特色的“文化地标”。

二是整合文化资源,丰富南水北调的文化内涵。一种文化能够被广泛流传,其重要标志就是能够被不断地文学化、艺术化。因此,要通过文学、艺术、演讲等各种表现手法和传播形式,扩大南水北调的社会影响力和生命力。如,举办全国南水北调精神与文化学术论坛,拍摄南水北调题材的影视剧、纪录片,出版南水北调文学图书、史料文集等。

三是引入经济要素,放大南水北调文化的社会效应。大力打造南水北调文化之旅,将工程标志性水工建筑和地域打造成旅游景点,并与沿线省份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富有南水北调特色的旅游产品。依托南水北调文化研究会、南水北调文化推广中心等机构平台,做好工程沿线省份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品牌建设,以及协调省市际间的南水北调精神与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在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沿线地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南水北调水利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南水北调
DRAINING THE S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