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艺术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2014-08-15杨学宾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大地艺术家

高 越 杨学宾

(河北工业大学,中国 天津 300401)

1 大地艺术

1.1 大地艺术的起源

1.1.1 艺术史的范畴

19 世纪末,许多现代艺术流派纷纷出现在欧洲美术史上。艺术家们意识到艺术创作可以不是摹仿,他们开始追求艺术的独特性与纯粹性,利用色彩与点、线、面等视觉元素进行试验性的探索。20 世纪50年代,艺术流派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漠不关心和对工业化的赞美。大地艺术在这种艺术背景下出现是艺术的一个新出路,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反叛和创新。

1.1.2 社会背景

大地艺术首先出现于美国。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喧嚣,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政治斗争、民权运动以及反战运动等,不断冲击着社会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这种背景给大地艺术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相对活泼的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此时美国的工业化已经相当发达,科技的发展除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还造成了精神文化的衰落。同时工业化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激起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艺术创作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1.1.3 艺术创作形式

20 世纪以后,艺术家们渐渐不满于绘画这种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开始用新的材料、工具、手法和表现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大地艺术的创作者以大地为艺术品的同时,还将它作为了展览场地。

1.2 大地艺术的特征

1.2.1 大地艺术的时效性

自然界瞬息万变,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大地为载体的大地艺术自然会发生改变或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改变。正如德玛丽亚在20世纪70 年代初总结道:“艺术家用泥土创作的同时,还用时间来创作。”[1]

大地艺术作品中最为有名的是罗伯特·史密斯的《螺旋防波堤》。它建造于1970 年4 月,由黑色玄武岩、泥土和石灰岩组成,在粉红色的盐湖水中盘旋。1971 年,由于湖水上涨,这件作品沉入水下15 英尺,无法再进行观赏。但在1999 年,它又完整如初的重现于湖面,只是上面淤积的盐使它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德·玛丽亚的《闪电原野》也是一件非常有名的大地艺术作品。艺术家将场地选在雷电充沛的新墨西哥州,用不锈钢杆排列成巨大的矩阵。在雷电季节,钢杆成为雷电的引导者,在天地之间形成壮美的奇观,似乎告诉人们要抱着一种接受和欣赏的态度面对它们。由于每一次闪电都不一样,呈现出的总是一种瞬间消逝的美,是大地艺术瞬间性的体现。

1.2.2 大地艺术的“大”与不可陈列性

很多大地艺术家选择大型场地进行创作,如沙漠、海岸、工业废弃地等,因此艺术品的庞大程度及其所造成的视觉震撼往往令人惊叹。不可陈列性是大地艺术与大型雕塑的区别。首先,大地艺术的艺术家主动从艺术展览馆里走了出来。一是为了躲避城市、关注生态平衡,二是为了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对博物馆艺术的叛逆和对“文化拘禁”的反抗。另外,大地艺术作品巨大的形体以及取材于大地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们不能放在美术馆里陈列。

1.2.3 大地艺术的自然互动性

大地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因此大地艺术作品首先就要与自然互动。作品接受大自然的风吹日晒,人可以踩,水可以淹,大风可以吹散,时间可以消蚀。如《螺旋防波堤》由于湖面水位的关系,受到盐湖的二次塑造后颜色变为白色。

1.3 大地艺术的符号语言与表现形式

大地艺术的作品所采用的是抽象的、符号化的艺术语言,这可以看作是大地艺术对极少主义的继承。大地艺术的艺术家大多来自美国的“极少主义”者或者与之平行的“概念艺术”流派。[2]他们常常运用点、线、方、圆、角、螺旋线等几何式元素创造出抽象直观的造型,作为对大自然的致意。

不同的艺术家创作大地艺术时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用泥土堆积,有的用挖土机挖掘。例如克里斯托以“包裹”著称。1969 年的《包裹海岸》用聚乙烯布和绳索来包裹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小海湾,被称为“自然雕塑”。

2 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思潮一直对景观设计有所影响。由于大地艺术具备了雕塑和景观两种艺术形式的特征,所以它对景观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

2.1 对生态和自然的关注

大地艺术出于对环境污染的思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影响到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师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与生物圈的整体关系,提高了自然观念,可以说大地艺术开拓和转变了景观设计师的思维。

大地艺术追求对环境最小侵扰、选用自然材料的生态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以体现。例如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的许多作品都体现出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以秦皇岛汤河公园的设计为例。秦皇岛汤河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保护了原有的水域和湿地、植被、河道的自然形态,体现了对生态最少干预的设计原则。

2.2 对场地的处理

大地艺术大自然中选择创作场所,他们要求自己的创作不能对自然造成负担,并能够使人和自然进行交流。这使景观设计师更加注重场地的需求,设计的中心开始从人向环境转变。例如在《沈阳建筑大学景观》的设计中,学校场地原本属于农田,设计师经过调查选用了适合当地土壤的东北稻作为校园景观基底,形成了奇特而经济的校园田园景观。

大地艺术的中后期对工业废弃场地十分重视。在此之后的景观设计师将工业废弃地改造为公园,保留废弃的厂房、机器,成为一种新的公园设计方式,并称之为后工业景观。案例有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天津桥园公园等。

2.3 形式语言上的影响

大地艺术经常采用的螺旋线、方、圆、金字塔等几何形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景观的抽象美和秩序美。例如哈格里夫斯设计的《鹦鹉螺广场》,让人联想起大地艺术的《螺旋防波堤》。再如林璎的《波场》所采用非常有韵律的波形,形成简朴、优美的视觉符号。

3 结语

大地艺术是对传统艺术很大的突破,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和生态的担忧和责任感,通过对大地进行艺术创造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眼光重新认识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感。景观设计的任务即是提供给人美好的生活环境,它不可能像大地艺术一样选择偏远的荒野,让人们需要乘坐飞机去观看,而是需要人们生活其中,带给他们审美和功能体验。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吸收的是大地艺术的主题思想、对生态和场所的认识以及大地艺术的形式语言,对景观设计的发展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张宏亮.漂泊之后的回归——大地艺术的美学阐释[J].艺苑:21.

[2]侯伟.极简主义与大地艺术中的符号学意象[J].美苑,2007(6):77.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大地艺术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