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08-15冯小龙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酯化直观多媒体教学

冯小龙

(海原县第二中学,宁夏 海原 755200)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正迅速深入课堂。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欢乐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运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密度

计算机多媒体的大信息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教学密度。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形象、直观。在授课中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若把这些抽象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转化成直观、形象、生动的动画,利用文字闪烁、图象放缩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更好。例如:原子结构的讲解。教师通过计算机很容易控制课堂进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必再考虑悬挂挂图,板书课堂练习题等繁琐事务,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本项目随机选择多发、单发内膜下、肌层及浆膜下子宫肌瘤病例150例,同时取对应的子宫肌层组织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采用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SP),切片厚 4 μm,切白片 3张,高温修复或酶消化,4℃冰箱过夜,以PBS缓冲液代替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已知的阳性组织作为阳性对照。免疫组化试剂ER、PR、WT-1及SP试剂盒购自迈新公司,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

2 多媒体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目前中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因此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究性以及操作性的特点就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特别是那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更是让老师觉得教起来难,同时使得学生学起来也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技术,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欢乐的情景中获取知识,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例如:采用多媒体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观看教师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操作,然后进行比较,既增强了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又保证了安全性,此时再进行实验,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事半功倍。又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实验流程,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同时,自己动手组装,由多媒体给予着重提示,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模拟、纠正,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从而达到正确和掌握实验的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 与H2O 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整个实验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3 多媒体在无机化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的运用可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人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处理上具有高超的能力,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观场景作微观处理,对瞬间变化搞定格分析。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开展。例如,化学课本中《离子键》这一节,要阐述微观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内容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讲述时描述也很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很吃力。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直观的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离子键的形成。课件具体设计时,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钠原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这样可直观看出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同时,它的最外层电子开始闪烁,钠原子开始失去最外层电子到氯原子最外层上,同时配上声音及移动箭头,然后保留上图,在下面相应显示出钠离子、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最后钠离子、氯离子同时移动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达到了平衡,此时稳定下来,阴阳离子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形成氯化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离子键的形成,使教学重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又如,在做“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能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及实验现象。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 多媒体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规律的科学。但有机物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计算机模拟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高二有机化学中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羧酸是提供氢还是提供羟基?该反应中断键情况如何?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把中和反应跟酯化反应类比,而错误的认为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利用多媒体模拟含氧的同位素18O 的乙醇跟乙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8O 的乙酸乙酯。这一反应历程证明:酯化反应中羧酸提借羟基而醇提供氢。

膝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复杂、承重压力强的关节之一,膝关节中胫骨处与内股骨间是为半月板,半月板的作用就是稳定膝关节,促进关节内营养,防止膝关节久经负重运动产生损伤,而膝关节处于半屈外旋位、内旋位并承受重力时容易导致半圆板损伤,导致关节功能障碍[3]。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还化解了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不可能代替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

猜你喜欢

酯化直观多媒体教学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聚酯酯化废水中有机物回收技术大规模推广
聚酯酯化废水生态处理新突破
硫酸酯化剂和溶剂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SO42-/TiO2-HZSM-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酯化性能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