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浅析

2014-08-15李晓华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过程

李晓华

(勉县周家山镇初级中学,陕西 勉县 724200)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 探究式教学的涵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首次将探究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之中。在他看来,科学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获得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主张利用探究的方式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教材与学习材料,提出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对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我国传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应试教育,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习负担重,缺乏创造力。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则有着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所不同的独特特点。

2.1 强调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探究式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强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探究的自主性。

2.2 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2.3 强调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在探究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探究式教学的实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为学生们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强调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性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探究活动始终是围绕“问题”来进行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问题”被视为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3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那么,探究式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图》时,如果教师只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会使整堂课显得枯燥无味,加大了本节课的讲授难度,也不利于学生理解。相反,如果以播放有关地球的图片或录像作为本节课的开始,效果就会有所不同,学生们马上会被画面所吸引,从而激起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他们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2 组织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

问题提出来了,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如何来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以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分析问题并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力争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极其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地区。结合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来回答季风气候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征。根据具体体验,经过分析思考,学生不难答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一气候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协商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表达各自的观点,然后论证观点,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遇到较难或开放性的问题时,合作学习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到“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就各自的观点展开探讨,最终得出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耐心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宽容学生的幼稚和错误,多多激励和肯定学生,避免使用损伤学生尊严的语句。

3.3 归纳总结,评价反思

经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之后,需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思。

归纳总结是指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之后,将得出结论的精髓和骨架,及其内在的逻辑层次、因果关系以精炼的书面语言、精悍的组织形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和难点,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知识。经过归纳总结,能够使知识变得更加整体化和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时,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归纳为: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得出“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的结论。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清晰,目的会更加明确。此外,在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作讲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之后,教师要对探究的全过程和探究结果做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地纠正,细心讲解,避免再次出现。评价完成之后,还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做到扬长避短,逐步完善。

3.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活处处有地理,走进生活寻地理;生活处处用地理,运用地理为生活”。由此不难看出,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将课堂中学到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运用到其中,做到学以致用。以这样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实力。

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利用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积极性高,再之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先讲解概念,学生探索,讲练结合,让学生多动脑动手。通过讲解、分析卫星云图,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在讲解天气符号及含义时候,展示各种天气状况,使学生对不同天气状况及其对人们的影响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学生认识了天气预报图,可以通过争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如在学习“气温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让学生思考:一天中,最高、最低气温是多少?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学生通过分析和自身实践得出“午后两时最高,日出前后最低”的结论。再如“一年中,同学们放几次长假?大致在什么时间?放假时的气温怎样?这种气温在一年内的变化叫什么变化?”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不难回答且印象深刻。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一下在登山过程中对气温的感受。

4 结语

总之,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有效的探究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空,让他们置身于探究活动之中,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过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