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2014-08-15孙冬梅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公民

孙冬梅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凝练和升华。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良好的公民个体道德素养、均衡的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是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伦理环境。同样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公民道德建设,不但对提升公民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展现公民个人的道德理想与道德追求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提升和展现民族形象的重要方面。本文仅从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角度浅析公民道德建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素质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是文化建设,公民的道德风貌是其外在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素质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指导思想和重点内容,不仅是我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公民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又体现和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为公众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公众的行为准则,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的功能。公民道德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培育和提升,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源泉。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包含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包含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美德。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是核心价值观内化、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公民生活的范围主要包括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同样,公民道德建设相应也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三个层次,具有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新型的现代人际交往关系的产生,公民不再像过去一样只生活在由亲人和朋友组成的熟人圈子里面,而是必须面对越来越多的 “陌生人”,以亲情和友情为主的 “人情”伦理已不能适应其人际交往的现实需要,以利益纽带发展起来的新的人际关系需要公民进行新的人际伦理探索,这就使得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构建公民社交道德成为必要。加之现代社会尊重个人自由、尊重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利益,人们对于自我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但是社会成员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他人。只有认识自我在社会中的合理地位,认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内在关系,才能系统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自己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彼此间的义务。

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各行各业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行为,形成职业道德规范。

家庭美德即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基础,这是因为家庭伦理道德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和爱情基础之上,这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方面是个人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符合家庭伦理道德的要求。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也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家庭的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要增强个人的家庭责任感,倡导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第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位一体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如果说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层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这个道德体系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需要,从公民层面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和价值理念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公民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论公民美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