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2014-08-15李婕
李 婕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江苏 苏州215008)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出现了被弱化的倾向。高职英语该如何摆脱尴尬局面,谋求新的发展,是每一个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高职英语的基本定位、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测试体系等有待改革,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首先,高职英语教学出现被边缘化的现象。虽然几乎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设英语课程,英语成为高职教育的必修课。但是最近几年,在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下,作为公共课的英语遭受边缘化,甚至面临濒临取消的局面。高职学校英语教学设置随意性较大,教学时间长短不一。这种随意压缩课时导致教师不满工作量,面临转岗或下岗的局面。面对职业危机,部分教师忧心于个人生计,教学积极性明显受挫。对于学生而言,与高中阶段相比,英语课时的骤减给学生造成英语是门无足轻重的学科的表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和能力测试要求简单化。作为后高中时代的高职学习阶段,高职英语无论是教材还是能力考试的要求上,均比高中英语还简单。这样的教学要求下直接导致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英语学习退化的怪现象。大部分高职英语教材难易程度仅相当于高一的水平,英语B级考试也比高考简单的多。这固然是为了照顾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但是我们却变相剥夺的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对于这部分同学,让其学习相当于高一程度的英语无疑是在走回头路。这种高职阶段英语学习的倒退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还难以切实学到英语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高职生拿的是专科的文凭,从我国学历进阶设置上,专科介于高中与本科之间。故而,专科本应该是高中与本科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但是,高职英语既不是高中英语的后期延续,更不是大学英语的前期铺垫。
再次,高职英语没有职业化。高职英语课程基本延续了高中英语和模仿大学英语的基本教学模式。高职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并未理清。在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专业化发展,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背景下,与其他实用型专业课程相比,高职英语课程还处在公共基础课的层面。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测试体系都缺乏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没有与职业教育紧密关系,没有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落到职业教育的实处,尤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紧密勾连,这就导致课堂学习与未来就业的实际脱轨。
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对高职英语进行改革。高职英语必须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英语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本身具有应用型的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日常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的共性特点;另一方面,英语要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强调专业化,为学生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持续性基础。专业英语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划分而有所差异,这是英语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当下,一个突出的难题在于高职英语师资力量总体比较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过去,高职英语教师基本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近年来才开始引进研究生。在高职院校既懂专业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专业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以考虑遴选英语功底好的专业教师,将他们送到本科学校或国外进行一定时期的系统的专门的语言培训。或者,鼓励英语教师到本科学校和行业机构接受专业方面的进修,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践行:
1)明确教学目标,树立教与学的任务标杆
教学目标在课始、课中和课末,对学生的行为分别有着导向、调节、标准功能。它贯穿一堂课的始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本堂课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程度都告诉学生。因为教学目标必须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等特点,告诉学生目标就能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课堂上引入目标任务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图片,电脑多媒体呈现或讨论个人经历等引入主题;或通过不同的手段解决任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如提供某些词语或词组,给学生思考,听录音或读文章等。任务可以是面向全班的,也可以是面向各个小组的,通常可以将各个任务在黑板上呈现,让各小组自选一个任务。
2)重视预习,关注学生预习效果
预习是预先感知将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一般在教学新课以前,要特别重视感知性的阅读。即要求学生自己把课文单词、词组读正确,根据音像资料纠正错误发音,并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在看一些英文教学影片前,我也会让学生首先自己下去查找一下电影的背景资料,为将要开始欣赏的影片,做一个铺垫。这样在课始就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氛围,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时,碰到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些复杂的表达方式等,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说明,而是以读引思把学生置于课文情景之中,让他们通过朗读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体会,去想象,去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在课文中用如此的表达方式,之后再通过教师适当的说明,掌握类似表达的用法,并读出英语文章的意境、美感。
3)倡导合作学习,提升质疑解惑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和设计小组合作结构。可在课前、课上或课后进行以具体的课文或单元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以及教师所期待的合作行为,并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合作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英语“说”的练习,相互交流来达到认识的深化,语言能力的提高;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正是我们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如课文讲解时,我不会单一的讲解新的单词、词组和句型的用法,而是会让学生根据课文,自主进行总结所学,自己搜索新的信息,看看学生们自己希望从文章中获取什么。如果是英语音像资料,如电影等,学生也要自己讨论,想想影片是想表达什么,而我们希望从中看到什么等。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
5)教会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
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成功的欢乐,也领悟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心中积蓄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可抓住这一机会,要求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自己归纳的方法,教师可先扶着学生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后的学习。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充分给学生自主权的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状态,更有利于按学生的学路来及时调整教路,真正做到教法为学法服务,从而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内课外的练习都要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挑选,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参与效果。如平时教完新课后,往往要布置关于课文新单词词组的练习,或者是课文的背诵、抄写的作业,教师应避免“一刀切”,让每个同学都单一的进行背诵,抄写,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为背诵而背诵,为抄写而抄写,因此草草了事,甚至在作业检查中作弊,这样收效甚微。一般就可以选择比较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写或容易搞错的语言点,有针对性地用心去记,而教师则通过一些灵活的试题,替换练习,来检查大家对所学的掌握。这样就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而课文中,有的表达方式比较优美,遣词造句很是典型,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把自己认为好的妙词佳句摘录下来,熟读成颂,把书本的语言,地道的英语表诉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所学运用于实际。
[1]刘晓玲.高职英语教学作用、定位、现状与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8).
[2]李航.有效教学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8(2).
[3]李蕾,杨登新,孔娟.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疯狂英语,2007(3).
[4]王鉴,申群英.我国有效教育十年:回顾与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