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目标管理探索与实践

2014-08-15毛伦庆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规范班级

植 健 毛伦庆

(1.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2.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党的十七大以来,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战略重点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增加投入和办学条件等硬实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也随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连年上升,校舍更新换代、设备设施增加等显性指标的质与量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较为复杂的群体,考量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智慧。本文通过实践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索实践班级目标管理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进而想学、爱学、乐学。

1 目标管理的支持理论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管理旨在通过自我控制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完整与统一,打破等级制度、个人主义和沟通的障碍。目标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包含丰富的激励因素。因此,目标管理可以向学生传递班级目标管理的远景目标,在入学之初班主任应组织引导学生对目标进行规划。

1.1 目标管理的意义

班级目标作为班级管理的导向、学生个体行为的指引,班级成员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所有工作、学习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目标开展的,可以看作是一种顶层设计。班级目标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1.1.1 班级目标设计原则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也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在班级目标管理的设计上需要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目标与目标之间联系、目标与目标之间衔接。如对一年级学生侧重于行为习惯教育、生活指导教育、立志成才教育等;二年级阶段重点职业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行为教育等;三年级则应是关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各层次教育既有其目标和重点,又注重系统性,三个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中等职业教育班级目标管理的整体。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目标设计还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制度,所在班级具体情况,主要是学情、班情、校情。

1.1.2 实施班级目标设计

班级管理目标应该成为整个班级别集体智慧的结晶。班级管理目标的设计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参与管理的意识,这是班主任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理念,也是本文探索的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方法是通过班级活动师生共同就班级管理目标达成一致,也就班级管理目标分解成可观测、可量化目标管理方法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学生入学之初,通过班主任设计班级主题班会等形式就班级目标、个人目标师生共同展开探讨。班主任先面向全班学生传递班级远景意愿及目标,然后发动学生展开充分讨论,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建立一种师生平等、互信、互动的场境,保证活动目的实现。这相当于对学生提供一种内在赞赏,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管理参与者、一名管理员,这样的意义是使活动参与行为更有趣、更有意义,这相当于给学生一种内在奖赏,在过程中相当程度上建立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同时在有助于学生自信心重建和参与管理意识。这样做目的是使班级管理目标在形成过程中班集体共同参与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深入人心、有利于学生对班级管理目标认同感,有利于日后日常管理、执行。班级管理目标就成为了整个班级别集体智慧的结晶。

1.2 学生个人目标

有研究表明,一个好的目标: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有助于积极向上;有助于可以鼓舞学习者坚持不懈。学生个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增强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相辅相成,班级管理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学生个人目标则指向班级管理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统一的联系。学生个人目标就是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自我设计,如一年级的自治自理能力的自我养成目标等。

学生个人目标设计:

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是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参与管理、体验学习生活的一种形式。学生个人目标管理就是要把学生从被动的他人管理变为自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治”为“自治”,为学生今后积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学生个人目标设计时,要在班级管理目标形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基本情况就班级管理目标提出看法,主要是学生个人对围绕班级管理目标提出学生个人自己的目标,学生个人目标是指向班级管理目标的,是在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基础上由本人提出,注重学生个人目标管理自主性。

2 目标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规范

班级管理规范是班级目标管理的运行机制,也是班级目标管理的行为标准。

2.1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原则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是遵循校园文化、专业特性、班级情况以及学生个体特性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规则规范班级行为,进而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班级管理规范是实现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基础,是确保班级目标管理正常运行的手段,其核心是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也就是以生管生、以生带生、以生促生、以生律生的管理方法。

2.2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方法

本文所述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别于学生日常管理规范。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习惯使用外来成型的班级管理制度或者班主任自己包办代替或者由班委等几个人炮制完成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规章制度学生被动接受或者说基本不知道。笔者认为规章制度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并接受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同样应当考虑学生有参与管理的需求,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平等对话、合作互动、民主的理念。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同样地建立在班级目标管理基础上,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班级管理目标,根据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识的形成。其次是利用制定班级管理规范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掌握、熟悉自主管理的方法。最后,管理规范应是可执行、具体化的。

2.3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

班级管理规范作为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应内化规则,通过讨论或商讨的形式制定班级管理规范,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共同商讨班级管理规范:班级奖励管理办法、班委管理规范、课堂管理规范、实训实习管理规范、宿舍管理规范、个人内务管理规范等。

2.4 执行班级目标管理

“水无常态”。班级目标管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执行班级目标管理应是动态的,同样班级目标管理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其自身进行调整和修正。但是这种调整和修正应保持谨慎态度,至少不在学期中进行调整,可以采取过度的办法,比如用类似于政策的方式。当班级目标管理中出现沟通不畅、日常管理工作不能发挥效率或是没有效率时考虑需要对班级目标管理进行微调和修正。

3 班级与学生个人的绩效管理

3.1 目标绩效管理

在班级与学生个人目标的管理过程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是基于开放性教育评价理念。绩效管理是用来支持学生实现学习效能,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系列能力标准,其主要强调学生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能力和核心行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班级目标管理与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沟通、师生之间就目标管理沟通、生生之间就目标管理沟通。通过不断地沟通,可以增进班级目标管理与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有机融合、统一,创造友好、开放的目标管理氛围,这对班级目标管理至关重要。

3.2 目标绩效管理方法

目标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辅导。绩效监控是为绩效考核提供条件,在过程管理中要准确及时记录并定期汇总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为日后的绩效考核奠定事实基础,并就执行目标管理情况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绩效反馈是就执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情况向学生反馈,为绩效辅导提供支持,也就是目标管理过程的沟通,绩效辅导是师生共同探讨绩效现状,目的是就绩效问题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寻找改进绩效方法,指导学生努力达成目标。

4 结语

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增强自我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能力的发展;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自我激励、导向、自我监督的平台;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学生可以不断地自我调整行为方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1]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2 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周仁理.基于目标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探讨[D].2009,9.

[3]付世卓.中学班级目标管理的研究[D].2010,12.

[4]王军伟.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影响职教发展后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规范班级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班级“四小怪”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来稿规范
不称心的新班级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