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实现对医学生价值引领的路径

2014-08-15陈向凡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医学生

陈向凡

(南通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医患关系是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患者及家属为另一方,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热点问题,也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所要直接触及的重要问题。

目前,医患关系呈现紧张趋势,很多医务人员单纯依赖各种技术设备和仪器进行临床诊治。与患者沟通与交流的不足,加之当前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医患之间出现互不信任的情况,加之医患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商业化发展,乱收费、开天价处方及红包事件滋生蔓延,致使彼此缺乏信任,医患之间的矛盾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纷繁复杂,究其原因分为主、客观方面。主观原因有医患双方的因素,医方因素是导致医患紧张的因素之一。部分医务人员出现医德的欠缺,医学的专业性使得医务人员在心理上置患者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沟通上的不及时不完善或者沟通方法上不合理使得医患关系趋于紧张。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患方因素是导致医患紧张的另一因素。患者要求受到一定的尊重与重视,对服务态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医生进行沟通中,在心理上因为期望值过高、对病情的一知半解与盲目,造成双方难以达成有效的共识,激化矛盾,使医患关系紧张[1]。客观原因有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不完善使得人们医疗成本增加或者费用分配的不平等,从而激化医患矛盾。

针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在广东省医师协会工作委员会召开的2011年“做人文医师、促和谐医患”人文医学论坛中指出,“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能等制度的完善,而是首先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医疗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不提高人文素质,无法解决医患关系。”[2]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当前医疗服务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承载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体现医疗道德、负责治病救人的重任,他们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和正确的引领,对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我国的医疗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传统医患关系的转变,单纯从医学生的职业固有要求角度,依托高校的教育来实习价值观的建设和引导已不能满足现代医患关系的需求。在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应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1 高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摇篮,学术交流、医学科研的基地,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任

1.1 高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以及医患关系的认知三者相结合

高校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在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开展爱心与责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理论的探索,树立救死扶伤的意识,培养优秀质朴的医德医风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认知医患关系,牢记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职业荣誉感。

1.2 高校应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

人文课程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医患关系的内涵,并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医乃仁术”的本质。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整体性建设和核心学科建设,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加强学科融合,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医学人文精神有着密切联系的如心理学、伦理学等必修核心课程;第二类是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如大学语文、逻辑学等选修外延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3]。将医学人文课程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充分意识人文课程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自身医学人文素养的提高。

1.3 高校应重视课外隐性教育,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校园文化是极具吸引力和开拓潜力的部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凝炼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和大学精神。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开展健康活泼、富于医学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课外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引导。要充分利用一些深受医学生喜爱的精品文化活动,如名医访谈、热点讨论、主题演讲等,既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又体现多样化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追求。

1.4 高校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医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人格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者辅导员,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都会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影响着学生。因此,全面推进价值观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既要对专业课教师加强人文教育培训,又要对从事人文教育的教师加强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在医学生价值观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三支教学力量有机结合,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光荣使命,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不仅体现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也体现在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上[4]。

2 实习医院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载体,是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转变的过渡基地,担负着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2.1 实习医院应注重移情实践教育,培养医学生共享情感的能力

医德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在医德实践中实施移情教育。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对象是病人,医务人员与病人共享情感,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通过换位思考的移情方式,有助于促进医学生自觉端正行为,履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实践。开展移情实践教育在于临床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角色模拟体验,在观察临床医生的具体操作,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获得相应的认识,学会理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移情实践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关爱他人,让他们懂得对待病人应一视同仁,精心救治,从而严格排除非医学因素的干扰,培养其推己及人的能力和善待众生的美德,奠定良好的职业信念[5]。

2.2 实习医院应制定合理的管理体制,通过医疗实例开展价值观教育

实习医院应制定一套自上而下的实习生管理体制,让实习的医学生亲历一线,在临床实践中让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切实感受责任心与医术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营造良好医院文化,在良好的医学职业精神的人文环境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定期的利用突发事件和临床案例对学生进行实例教育,积极结合社会或医疗行业热点问题进行教育,抓住社会中尤其是与医疗行业相关的真实事例,用事实说话,通过正反两面的医疗实例因势利导的教育他们学会提高责任心,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育效果。

2.3 实习医院应在带教老师中树立良好典型,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临床带教老师是指导医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主要力量。临床上医患关系紧张,同少数医护人员的医德下降不无关系,带教老师的作用具有示范性和方向性,其在临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对生命的尊重、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6]。因此必须选好带教老师,树立良好典型,引导学生向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学习。各级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总结医疗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在示范引领中使学生完善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逐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取向的社会化和道德的社会化。

3 社会大环境作为个体的生存场所,媒体对医疗现状的正面舆论引导,是良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障

人文精神构成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必须把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大环境有机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少数医务人员见利忘义,损坏了医院的声誉,使得社会媒体对此表现出强烈的愤慨和谴责,致使不客观报道。媒体既要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借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具体运行机制,将价值引领工作渗透于社会实践和人们的日常行为。

[1]苏婵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74.

[2]刘玮宁,刘丹.钟南山痛批“医学人文沦落”[N].羊城晚报,2011-11-13(A01).

[3]唐竞瑜.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高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3):91-94.

[4]张坦.医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2004,2(6):549-550.

[5]伍林生.教育断层与道德失衡——社会行业风气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7(4):57.

[6]任玲艳,高艳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与内化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109-110.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医学生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