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节约型校园规划策略探究

2014-08-15周永军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节约型校区道路

周永军

(宁夏大学基建处,宁夏 银川 750021)

0 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了整合,全国各高校也因此掀起了校园规划建设的热潮。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大学校园纷纷建成,同时部分高校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甚至还出现了高负债的不利局面,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 科学论证和决策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根据校园规划策划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深入研究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目前,合并后的高校都存在有3-4个校区,甚至更多。在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如何妥善处置现存的老校区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关键。高校的扩建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整体搬迁,老校区改做其他用途;另一种是既建设新校区,又保留老校区。如果是选择后者,将老校区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科学论证,有助于新校区规模的准确定位,避免重复建设、达到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刚。在确定新校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方面,教育部1992年和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册)》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达标的相关标准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其各项具体指标可作适当调整。如教师住宅用地减少,小学、幼儿园、商业等辅助用房的配置已由房地产开发商和社区统筹考虑。但随着学科建设的需要、科研项目的增多,教学、科研与社会联系更为广泛密切,教授工作室和相关实验用房面积也需相应增加。教学实验楼采取更人性化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一定交流空间的同时,其建筑的使用系数就会相应降低。建生态校园、绿色校园要求有较高的绿地率和较低的容积率。校园道路比以前更宽敞。因此,在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时,要确保建设规模和各项面积指标在适应未来发展的同时,不至于造成浪费。

2 科学合理的选址

新校区的选址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的因素很多,有政策的、环境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址的合理与否对节约型校园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新校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办学环境幽静;

(3)校区周围的社会基础设施配套尽量完善;

(4)效益原则;

(5)校址周边污染少,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

(6)节约土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

(7)有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8)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3 合理的功能分区

由于大学校园的规模、专业特点、办学方式等不尽相同,在功能分区的设置上也有所不同。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合理的功能分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避免相互干扰。因此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1)必须有利于学生生活和休息,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人居环境;

2)必须有利于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

一般来说,目前高校校园的功能分区主要有行政办公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校产科研区、校前区等。

(1)行政办公区。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行政办公大多从教学区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区域。行政办公是学校对内领导,对外接待的中心,对于学校的形象比较重要,也是学校领导比较重视的。因此,往往布置在靠近校园出入口,方便对外联系。

(2)教学区。这是学校的主体部分,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区一般都是位于校园的中心,而图书馆作为网络咨询、信息资源的核心,一般处于教学科研区的重要位置。

(3)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包括体育馆、风雨操场、游泳馆池、各类球场等。随着高校的社会化,体育中心一般要考虑方便对外开放,且有单独对外的出入口。而为学生平时训练、活动的场地则宜分散布置在能够方便到达的学生生活区附近。

(4)校产科研区。校产、科研区有别于教学实验区,目前许多高校拥有省级、部级、甚至国家级的多个重点实验室。在科技产业化的推动下,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人才优势与社会建立广泛合作。这就要求校产科研区不仅要考虑与教学区的联系,同时也要考虑到方便对外。

(5)校前区。现在不少高校,在校园主入口部分规划出半开放的跟社会交流的空间,以适应校园与社会的沟通与接触。在功能上主要以接待中心、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为主。

4 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网络

道路是校园交通的重要载体,是校园规划的骨架,也是师生们日常行为方式的重要限定,校园的道路承担着交通与生活的双重功能。根据道路在校园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以分为:(1)校园主干道:指连接校门的道路;(2)校园支道:指校园内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直接连接各类建筑和公共设施等;(3)专用道路:专供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专供自行车行驶的道路,步行林荫道等。节约型校园的道路交通应体现合理化、生态化、规范化。

4.1 高通达性原则

校园道路建设是为了方便交通运输和师生出行,道路网络的高通达性是节约型校园道路建设的最重要指标。高通达性主要表现在道路是否形成网路,能否快捷地达到目的地。道路是否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通行能力。顺畅的道路网络是保证师生出行便利,畅通校园物质流通的前提。

4.2 就近出行原则

交通运输污染源所带来的环境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保证交通方便的前提下,校园道路系统应尽量减轻交通压力,鼓励采用步行或自行车的方式,稍远距离有偿使用校内公用交通设施,如电瓶车。校园内主要车行干道限速行驶,对教学区内、生活区内等特殊地段采取限制机动车驶入的措施等。

4.3 生态功能原则

校园道路四通八达,是校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在实现其交通功能的同时,如果合理进行道路绿化设计,还能实现道路的生态功能。由于大多数绿色植物都有吸收、吸附污染物的功能,绿色植物对减轻校园环境污染作用较大。因此,在校园道路两旁进行合理的道路绿化,充分考虑所选的植物种类,合理安排空间格局,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4 合理规划停车场

作为校园交通系统,停车场的合理规划同样显得很重要。新校区一般离市区较远,教职工坐班车或自驾车上下班。在主要出入口附近、行政办公区或对外联系较多的后勤服务区,应安排一定规模的集中或分散的停车场,解决学校班车、部分社会车辆和教职工车辆的停放。至于停车位的数量,要对单位公车、教职工私家车辆和社会车辆进行摸底确定,设计规范中关于停车位的系数指标显然只适合计算社会车辆的台数。除了考虑机动车辆的停放外,自行车的存放也必须考虑,如在学生公寓的底层、教学楼的底层或地下室设置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库,既方便学生使用又便于集中管理。

5 生态优先的校园环境

(1)校园的环境设计应与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同步;

(2)校园环境应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3)校园生态绿化、突出地域特色;

(4)校园中心广场应保持适宜的尺度。

6 适当超前的基础配套设施

适当超前的校园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是很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简朴而又能做到新颖、前卫、具有时代气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设置监控系统,用于校园安全保卫、无人监考、电视摄像。如网络系统,实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电子信息阅览、一卡通服务等。先进的基础设施还要与管网布局同步设计,地下管网不可太分散,管线的分布、走向要根据校园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规划沿道路两侧布置到位和留足接口。根据规范尽量进行管线综合,集中开挖修建管沟或集中埋地敷设。地下管沟断面尺寸和深度不可太小,要考虑发展的余地,还要方便管线的改造与维护。对于直接埋设的要做好管线的基础垫层和检修井。另外,管沟的排水也非常重要。由于排水不畅,电缆、光缆浸泡在水中而发生短路、信号中断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供电方面、配电房的分布要均匀并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有可能建设大型实验室或实验室需增加大型实验设备,在预留实验用房的场地附近要考虑增设配电房,且要留有接口以便增容。在给水方面,要根据城市管网水量、水压情况,考虑是否设置校内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是否采取变频增压设备。排水方面,雨污水宜进行分流,以减轻污水治理的日处理量。污水厂的规模要考虑现有的和今后可能发展的治理容量。收集雨水可补充校园内的水体和灌溉绿化。中水的回用方面,要分析所在地区水资源情况和成本投入,北方缺水地区,中水回用的案例较多。垃圾分类存放,以利于废物利用,减少垃圾量。在材料、设备的选择方面,如电缆、传输光缆、监控系统、网络设备、科研设备等应选择性能优良、经久耐用的产品,这样可适当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从而节约造价。

7 结束语

总之,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规划和建设中,更应该坚持经济、安全及高效原则。节约是校园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谭洪卫.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D].上海:同济大学,2007.

[2]叶琳,丁新中.节约型大学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30):5-6.

猜你喜欢

节约型校区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