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来一场持久战
2014-08-15本刊报道组
文 本刊报道组
“五水共治”来一场持久战
文本刊报道组
“浙江”是一座以水命名的省份,杭州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城市。在这片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的区域内,有江、有河、有湖、有“溪”,又邻海——水,在人们的记忆中构筑起一幅诗画江南。
而今,水的危机正在一波波来袭。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就浙江来看关于水的问题就有三个状况:水多了,洪涝灾害频发;水脏了,水污染非常严重;水少了,水资源非常短缺。这些都严重威胁着浙江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2013年12月26日,浙江经济工作会议上,我省正式启动了“五水共治”行动,将分三步,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浙江水的质变。这也是我省全面治理环境、倒逼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
杭州是“五水共导”的城市,这一次也将是“五水共治”的先锋。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摆在第一位;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杭州出台了一系列的三年行动计划,从2014年到2016年,将全方位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水问题。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治污水:实现“清水治污”
河水清清,才能有一个美好安全的水环境。2013年,杭州专门制定了《杭州市治污水暨“清水治污”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通过城市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净、农村截污全覆盖、农业面源控制、流域整治、饮水安全、减排转型、固废管理、执法护水等十大工程,全面推进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2014年2月,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公布了今年“五水共治”的目标:将消除城区内47条黑臭河道,打造5条生态示范河道,最高水质或优于质量iv类标准。今后,我市还将继续推行“河长制”,对全市7条省级河道、7条市级河道、282条县区级河道共1.5万公里的河道,落实“一条河道、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制度、一抓到底”的机制,综合运用企业关停转迁、打通断头河、疏浚清淤、生态修复、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确保按期实现治理目标。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细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障体系建设,也是实现“清水治污”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
保饮水:多水源供水格局
自2003年以来,我市的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人口248.2万人,完成投资21亿元,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已达96.5%。但是城市供水水源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水源安全度不高,也是影响饮水安全的隐患。
我市正努力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以提高城市供水抗风险能力。以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为重点,提高城乡“保饮水”能力。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目前已获审批,可研深度相关研究,外业工作基本完成,35个相关专题已经完成研究;闲林水库大坝主体填筑完成,累计完成隧洞开挖10.3公里;余杭三白潭备用水源工程已开工建设,萧山湘湖等备用水源工程前期已基本完成,余杭径山水库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编制初稿;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已启动提升改造0.9万人。2014年保饮水计划投资达到20.3亿元。
2013年还在城区实施住宅二次供水改造、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并推进钱塘江、苕溪流域综合保护。
抓节水:推广节水科技
城市水管爆裂屡见不鲜,流失的水资源让人非常可惜。对于城区一些爆管概率较高、迫切需要改造的管网,我市2014年起将进行大规模改造,主要涉及西溪路、庆春路、凤起路等16条主要道路,累计长度63.57公里。
这是《杭州市“抓节水”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讨论稿)》的一条内容,也是降低水资源消耗的保障措施之一。合理安排和利用水资源,要建立健全城市节水管理规划体系,按照我市产业规划,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大力发展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绿色经济。
我市还注重鼓励并推广节水科技。在公建设施中加快推进雨水回收利用,采用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渗透管沟等措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初步处理,用于绿化灌溉、路面、公厕的冲洗用水和河道配水,将投资2000万元,建成雨水回收利用项目7个。在2016年底,确保杭州市主城区居民家庭中的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到2014年,要有5%以上的小区成为节水型居民小区。
建设并完善节水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供水、水资源管理等信息共享,无缝链接。完善自备水管理,2015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建立城市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保障机制,确保应急水源。
防洪水:投资64.45亿元
2013年夏天,我市遭遇了台风洪灾,对全市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是实现人水和谐、确保杭州经济社会安全、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从2014年到2016年,杭州将在治理洪水上投资64.65亿元。加快推进钱塘江治理,完成干流堤防加固建设89.1公里;重要堤防加固工程完成443.8公里;深化水库除险加固,完成6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万方以上山塘加固350座。到2016年,钱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基本完成,干堤达标率达到87%以上,中心镇、中心村的防洪标准分别达到20年、10年一遇以上;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
排涝水:减少城西水涝
2013年10月的台风“菲特”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许多地段积水严重,困扰人们的生活,加快完善排涝设施势必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我市将达到“城区达到十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涝标准,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的总体目标。而在2014年主汛期前,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
一些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比如运西留下区块逢雨必灾,目前有关部门已在统筹规划,要建一条城西排水干道,即在绕城公路西侧,利用现有河道整治一条从留下至勾庄的排水河道,让城西洪水东排转为北排,减少水涝发生。
五水共治,既是为现在,也是为将来;既是建设生态家园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既是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也是传递公益爱心、传播文明和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五水共治”不仅仅靠政府部门的重拳出击,更需要科技、法律、文化、社会的共同努力,打响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当每一个人都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我们山清、水秀、气净、天蓝的“美丽杭州”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