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大学造”是一种有益尝试
2014-08-15黄春景
杭州 2014年11期
文 黄春景
作家“大学造”是一种有益尝试
文 黄春景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此前,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北师大还是独一家。
有一句流行甚广的名言,"大学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于是,中文系的写作训练从来没有被看重。如今,北师大开设“文学创作”专业,作家能否“大学造”?这恐怕需要时间去检验。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大学不敢说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开设“文学创作”专业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对此我们不妨多一些鼓励。“作家究竟能否通过大学培养?”我认为,现在的作家,教育背景和学术背景还是重要的,如果研究生班能够提供作家更广阔的学术背景和视野,还是显得十分必要的。诚如作家王安忆所说:“大学不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一个作家如果能得到高等教育,一定是好事。”
确实,作家不是培训机构能培养出来的,但作家的成长需要经过艰苦而严格的训练,尤其是类型文学,有大量的成规惯例,必须在前辈创作的基础上升级翻新。这次北师大开设“校内导师+作家导师”、“学术课程+写作训练”培养模式,颇具创新性,对培养作家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说到底,“大学”需要“文学”,“文学”可以“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兼顾“专业知识”与“个人趣味”,这方面,大学和社会其实各有专擅,有了大学这个“熔炉”作为基础平台进行修炼,再到社会浸染和洗礼,才能“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