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体育学术期刊转型

2014-08-15刘戈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学术

刘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 100061)

当前体育学术期刊在抓住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积极应对数字出版带来的挑战及发展模式转变的冲击。

体育学术期刊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科技事业发展水平、教育规模与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有助于其健康发展。体育学术期刊担负着学术传播的重要使命,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讨论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面临多重挑战的学术期刊应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前提下探求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学术期刊体制、机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市场化、特色化、数字化、集约化是体育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

1 体育学术期刊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挑战

我国现有体育学术期刊近60种,以宣传优秀体育学术成果为宗旨,对繁荣体育学术、传播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1 体育学术期刊生存基础薄弱

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出版方一般是非独立法人,主办单位大多为省区市体育科学研究所、高校、学会、协会等,办刊经费主要来自主办单位全额拨款或部分拨款,办刊理念更为关注社会效益,销售量有限,大多徘徊在1000份左右,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一些体育学术期刊由于生存压力试图通过一些措施来解决,如进行广告经营、收取版面费等。由于学术期刊属于小众期刊,读者面较窄,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期刊,受众面更小,期刊发行量不大,广告竞争力缺乏,广告市场匮乏,效果不佳,而版面费问题一直引发争议。现在体育学术期刊主要依赖上级拨款、版面费、发行费维持期刊运营。如果没有上级的拨款,没有可观的版面费收入,期刊的生存会很艰难。

1.2 体育学术期刊特色不突出

体育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办刊内容在创刊初期存在较大差异,各有侧重,如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刊《体育科学》围绕国家体育科技政策,体育院校学报侧重体育基本理论和学校体育,各地科研机构期刊则主要反映本地区优势项目和群体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体育学术期刊的内容趋向统一,除部分学术期刊专业性较强外,综合性学术期刊定位雷同,学科特色不突出,个性不鲜明,特点不突出,千刊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体育学术期刊水平整体提高,影响了体育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1.3 体育学术期刊的传播功能被消弱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术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和多样化。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移动媒体、博客、微博、学术会议网络直播等提供了各种资讯。为了应对形势发展,体育学术期刊纷纷增加容量,如增加页码,扩大开本,缩短出版周期,季刊改为双月刊,双月刊改为月刊,使得知识生产呈现出碎片化、跨学科化、泛学术化趋势,学术期刊的使用率降低。某次主编培训统计发现,近三五年内期刊零引用率论文数量所占比重均都在50%以上,有的甚至达70%至80%。某些学术期刊成为获取非学术利益的平台,审稿周期长,匿名审稿成为伪问题,学术期刊的公信力被质疑,论文学术质量下降,削弱了学术期刊的知识传播功能。

1.4 数字出版的冲击

“数字化出版”成为当今出版业的发展趋势,网络化使传统纸质刊物的审稿方式与编辑模式工作方法发生改变,也对期刊的发行方式与盈利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商Wiley国际业务发展副总裁Anthony Lau先生在接受科学网专访时表示,学术出版业在过去2~3年和未来5~6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数字化程度将会更高。我国学术期刊现在更多的是期刊网络化,即期刊、数据库、网络相结合的形式。期刊即数字化出版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版权、刊号、收益、技术标准等,相较于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进程,略显滞后。

1.5 体育学术期刊规模小

全球第三大学术期刊出版商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商Wiley旗下拥有10多个学科领域1500余种期刊。而中国体育学术期刊受办刊体制制约,很多刊社只办一两本杂志,编辑部规模较小,人数普遍在3~5人,还有的为1~2人,资源分散,出版力量薄弱。国际大型科技出版商近年来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与中国的学术期刊资源展开竞争。相比之下,虽然中国有近60种体育学术期刊,但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术影响不大、发行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

当前,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提出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体育学术期刊还要面临发展模式转变带来的生存挑战。

2 有关体育学术期刊发展转型的思考

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体育学术期刊不能过于依赖国家拨款或版面费收入,应该争取主动,积极探索,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实现现有体制环境下的突破。

2.1 市场化

体育学术期刊应从提升学术期刊竞争力出发,改变传统观念,用市场化的思维和途径来经营期刊,利用期刊的社会影响拓展经营领域,强化经营理念,与各方合作,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质量的学术内涵是体育学术期刊提升学术地位和生存价值的唯一途径,高水准学术成果的刊登也会使期刊在业界产生品牌效应和权威地位。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立身之本,体育学术期刊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在经济利益和学术质量中寻求平衡。不考虑经济效益,不了解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曲高和寡;或一味迎合市场,随波逐流,大浪淘沙,二者都有发展之路越走越窄、面临淘汰的危险。

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学术期刊更多的在为作者服务,较少考虑读者的需求,刊载的内容和读者的关注脱节,沦为作者为晋级发表论文的平台,创新知识得不到有效传播,在实现有限的经济效益(收取版面费)同时,社会效益却难以实现。

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对小众的体育学术期刊来说,也应该面向读者市场,研究读者需求,在为读者提供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满足读者需求与提高稿件学术评价指标两者关系的处理中,力求两者兼顾,但把读者需求放在首位;在稿件质量与经济效益两者间,首先考虑的是保证稿件质量,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体育学术期刊应争取实现主动办刊,加强与读者和作者的联系,了解读者对学术信息的关注点,为广大学者提供重要选题,通过举办期刊年会、评选优秀论文等方式,列出近期学术界、理论界及政策的关注焦点,向外界传递近期有价值的选题,体育学术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要具有既关注现实问题又充分理解理论问题的特点,引导作者的研究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

2.2 特色化

一些体育学术期刊缺乏市场竞争力,定位不明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编辑方针、编辑模式、栏目设置,甚至探讨某些问题也趋同,没有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使刊物失去了新鲜感和阅读的兴趣。

体育学术期刊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具有其它期刊不可取代、读者认可的鲜明特色。期刊内容应向与其它同类期刊相区别、具有个性特点的方向转变,利用学术优势,设立特色栏目,策划相关选题,开展学术争鸣,发挥学术期刊引导、评价等功能,吸引特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打造品牌期刊。

我国目前体育学术期刊的定位及其评价体系、机制,决定了稿件质量始终是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因素。而要保证稿件质量,选题策划是关键。体育学术期刊具有科学、文化、商品的多重属性,区别于其他大众传媒的显著优势是思想深刻、适合探讨学术问题,因此科学性与学术水平是其立足之本。学术期刊的共同特点是探索科技理论,传播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交流学术经验。体育能要在众多学术期刊中脱颖而出,得到认可,需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体现在栏目设置、文章内容和形式风格等多方面,在风格上可以是高瞻远瞩的理论性文章,也可以是专业性强的技术性论文。体育学术期刊在进行选题策划时,要客观真实反映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继续保持其在学术传播体系的核心地位,以促进体育学术发展,推动体育学科不断创新。

2.3 数字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宣传自己。

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阅读,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论文。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大多数学者将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进行学术交流,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各类纸质学术期刊面临着读者流失的挑战。学术期刊应当适应时代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调整纸质期刊的办刊思想,向网络化转变。

目前体育学术期刊或是自建网站发布学术文献内容,或通过与数据库平台进行商业合作,如“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将印刷版的期刊复制到网上,使读者不仅能够阅读纸质期刊,还能通过在线阅读获取学术信息,但出版时间较印刷版期刊滞后。体育学术期刊面向专业群体、流通量有限,通过加入期刊数据库,读者覆盖面有了拓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读者人数有了增长,提高了自身知名度,扩大了期刊影响力;对于编辑而言通过数据分析,能了解所载论文的点击率高低、下载次数多少,通过论文阅读信息反馈,进而了解学者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加强了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交流。但这些只是期刊的网络化,期刊印刷版的网络复现,不是期刊的网络出版。而网络期刊则没有印刷版的掣肘,充分利用了网络传输快捷的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与作者和读者进行交流,出版时间短,信息量大,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当今最新科研成果。当然即使是期刊的网络化也不仅仅是个数字化问题,还涉及到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理念的创新以及各种传统习惯的变革。从传统的期刊印刷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就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现状而言,还处在萌芽状态。

2.4 集约化

体育学术期刊应改变单打独斗状况,进行资源整合,提高体育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实现期刊出版资源的充分、合理、高效配置。

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运营呈现分散状态,缺乏集团优势,以学术期刊的个体经营维系自身生存,难以在销售渠道、运营成本、期刊内容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体育学术期刊要想改变不利地位,扩大生存空间,可以整合现有期刊各自为战、分散管理的散沙状态,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扩大生存空间,促进体育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不同体育学术期刊优势互补,综合利用体育学术资源和物质资源,强化内涵,打造品牌,突出学术特色,避免学术课题研究了无新意,低水平重复建设。集约化为体育学术期刊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宽广的发表平台和更广大的传播途径,吸引更多的目标读者,使体育研究成果的价值、期刊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增值,可以借机开发衍生项目,扩大期刊的业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进体育学术期刊出版的集约化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市场的引导、信息系统在数字化管理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健全的法律法规。国内学术期刊也在探索通过集约化、网络化尝试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路径。如2011年3月自主联合的17家高校学报与中国知网合作创办的中国高校专业系列期刊。201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全国第十届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提出要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网络群的倡议。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下属企业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旗下现有学术期刊260多种。这些整合措施初步达到资源共享,体现了集团优势。体育学术期刊的集约化不仅涉及到人财物,还有学术期刊群中期刊定位、品种等问题,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思考,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集约化问题目前还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体育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中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 结语

(1)在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体育学术期刊体制、机制的改革已是不可逆转,市场化、特色化、数字化、集约化是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体育学术期刊面对转型应积极寻求适应自身的条件道路来开拓发展,赢得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体育学术期刊的学术和经营有时会出现矛盾,它的生存问题不是仅靠扩大发行量来解决,而是依赖它所承载的学术内涵和对社会的服务价值来支撑的。如果忽视学术属性,迎合市场,降低学术水准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体育学术期刊要通过坚持科学性和学术性,以发挥繁荣学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社会功能来获得生存价值。

(2)近十余年,中国已成为学术论文大国,但学术不端行为使得学术期刊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在要求期刊自律的同时,也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如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和推助,以利于体育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

在这变革的年代,面对种种挑战,体育学术期刊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对,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理念,全面提升期刊内容质量,确立竞争优势。不论何时,优质内容都是体育学术期刊的立身之本,也是读者的不变选择。

[1]程郁缀.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7-08.

[2]张贺.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N].人民日报,2012-03-02.

[3]崔月琴.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打破校域界限突出专业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2-22.

[4]崔月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提升机制与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5-21.

[5]中国期刊业发展观察:迎接挑战积极转型[N].人民日报,2013-09-14.

[6]李晓宪,邱剑荣,李晴慧,等.新中国体育学术(科技)期刊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09(5):3-23.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学术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以学术期刊为桥梁促进科研与科普结合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