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①

2014-08-15王莹侠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王莹侠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作为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也是终身体育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及其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应将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重要方针,从而为大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提供健身规划和指导。

1 终身体育观念及其内涵

早在1965年,法国体育学家保罗就已经提出了终身体育观念,并在当时得到了多国及各族人民的支持。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全面推行“终身体育意识”,并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各个国家未来教育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对两个概念进行了分析,即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就终身教育等相关问题掀起了一阵学术研究高潮,并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终身教育理念逐步从学术界推向了各个实践教学领域中。而“终身体育”观念是近些年才在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受到关注的。

终身体育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整个一生中源源不断地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并从事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为人们身心健康、保持愉悦提供有效的途径,人们通过终身锻炼而受益终身,从而实现了整个人生过程中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四大方面的内容:(1)人的身体活动能力,具有一种及以上的体育锻炼技能;(2)具备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3)从事各种锻炼、娱乐及体育欣赏能力;(4)具有体育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能力。

2 健身意识是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期间,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均日渐成熟,并正在迈入青年时期,身体发育虽然已经进入到了稳定阶段,但是无论是社会经验方面,还是知识结构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此时,其心理变化也处于一生中波动最频繁及复杂程度最大的时期,因此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他们的理性接受能力要显著强于儿童期与少年期。在这样一个阶段,高校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应以体育教学任务及要求为依据,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来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的深层次理解,拓宽他们的体育理论知识面,明确体育运动及锻炼的目的性,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为未来的体育锻炼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

健身意识是终身体育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所传授的体育知识及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健身意识在学生思想中的根深蒂固,学生逐步培养出一种科学的健身习惯,这种习惯可能伴随其一生,这样就使学生养成了一种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逐步使其形成一种健身习惯,并采用各种活动及俱乐部等形式,实时督促学生保持这种健身习惯,从而使他们养成一种终身体育意识,为日后的工作与生活提供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3 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名人们都十分重视体育锻炼,马克思中学时代就已经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对于未来实现理想的重要性,“只有身体健康,事业与理想才能像构筑大厦那样平地而起。”毛主席曾教导青少年“健康第一位,学习第二位”。李时珍花甲之年仍可以重修《本草纲目》,这同他多年的登山、远涉等锻炼是离不开的。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九十多岁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作,他本人是一个体操与摔跤能手。

有调查发现,我国目前超过6%的高级知识分子正在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其日常工作与生活,更造成了不少栋梁夙愿未了就英年早逝。这同他们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息息相关,大量实践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人们身体的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内部营养物质及氧气的供应,加速新陈代谢过程,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得体格更加健壮。由此可见,不断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增强机体体质,促进人们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要。现如今,全球已进入了标榜科技的新时代,现在正处用人之际,而人才的衡量决非简单的知识堆积,还包括了健康的体魄。由此可见,只有保持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方可促使人们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人才的目的。

4 高校体育教育中学生健身意识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4.1 加强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

4.1.1 进一步提高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深层次的理解,并树立一个科学的体育健身意识,通过增强其体育兴趣,来提高其参与意识,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提高其理论知识,为其日后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4.1.2 以学生需求及特征为依据,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指出,各高校体育教育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这一指导思想为依据,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健身的目的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运动型教育朝着健身型教育方向转变。此外,应将课程由一元化朝着多元化设置方向转变,由个别学生参与朝着大众娱乐方面转变。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来锻炼,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还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将体育同生活切实联系到了一起。同时。高校应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将体育课堂真正转变为一个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兼娱乐的乐园,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健身模式,从而为其健身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4.1.3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健身模式

由于体育项目种类相当多,每个学生的选择也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健身模式的选择时,切忌违背生理及自然规律,要遵循长期性原则,循环渐进地进行锻炼。例如,对于身体较弱的学生而言,可选择慢跑并做健身体操,还可进行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如跳绳、打太极及兵乓球等等。待身体素质逐步增强后,再选择一些强度较大的活动,如快跑、爬山、篮球及游泳等。此外,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可进行合作式运动,如篮球、足球及拳击等,以提高其竞争及合作意识。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可选择散步、呼啦圈、跳绳等等。健身前应适当热身,运动时应对运动量进行合理调整,激烈运动后应适度休息。

4.2 以健身意识为基础,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4.2.1 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各大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注重运用终身体育理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和乐趣,让他们自觉参与到终身体育运动中来。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十分关键,学生学习动机同其兴趣及爱好密切相关。因此,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爱好进行了解,并采用各种方法将这种兴趣和爱好转化为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张扬个性及创造力,在体育运动中体会乐趣,经过长期培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2.2 确保学生能够学到受益终身的方法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科学选择,结合短期及长期效果,将基础知识及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开展生理解剖课、体育健康常识、运动原则及原理、如何科学的锻炼等基本课程,从而使学生获取能够受益终身的体育知识。

4.2.3 淡化体育教育的竞技性,进一步突出其实用性及功能性

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应朝着个性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改变传统追求单一运动技术为目标的模式,淡化传统教育中的竞技性,进一步突出体育锻炼的功能性、娱乐性及其实用性,加大现代化项目及民族项目的比例,使体育运动回归于自然。因地制宜地进行多元化体育项目的开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体育健身活动成为他们的终身追求。

[1]李香华,彭雨.论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J].云梦学刊,2010(6).

[2]田海滨.对我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3]高茂章.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8).

[4]宋珊,李大鹏.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

[5]胡毅,黄强.普通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J].宜宾学院学报,2009(6).

[6]番丽玲.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J].华章,2009(8).

[7]杨永茂.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目的的形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体育梦”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