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8-15卢锡雄
卢锡雄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六乡中心小学 广东珠海 519120)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活动,而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基础作用。小学体育新课程中就明确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启发,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 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条件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看学生是否学好。让学生学好,是让学生主动学好,还是被动学好。这个教学观念问题的答案虽然显而易见,但现实操作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强调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但忽视学生的“学”,教与学的地位不平等,学生是被动式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要调整自己的方式去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观能力性得不到根本的发挥,更是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新课程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教学实际情况等为学生创建一个合理的学习环境,这个学生环境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潜力,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 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都有不同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性。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个性指的是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立性。一个有个性的人,对事物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有对任何形式的结论进行审视、质疑的思维习惯和分辩能力,有挑战现成结论的勇气与行动。只有在思想上具备了独立性,也即有个性的人,在行为上才有创造性,而不囿于现有结论。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个性对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扶持学生的独立见解的意识与观念,有促其养成勇于假想,独立思考的教学习惯,只有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3 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体育课程传统教学中,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着重学生对现有知识和技能掌握的量,而较少去考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一般都由教师先讲解示范并提出学习要求与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重复模仿教师规定的动作,直至达到教师的规定要求。教师所教的技术动作就是唯一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标准去练习,学生成为被灌输知识与技能的容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灌输式的体育教学使创新意识被禁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小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这需要教师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主体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比如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根据老师的内容自行创作;允许学生进行讨论;允许学生进行相互评等,这样,学生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公平、互动、宽容、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全面、自由、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
4 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原则、方式、步骤、程序、内容所构成的不同组合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强调“教”,而不注重“学”,就会变成“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突出不了个性的培养,进而抑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合理搭配教材,精选教材内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不同要求的学习目标,让所有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4.1 发现学习法
此种方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生发现或探究问题,设置难易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也要适应学习环境的条件;其次鼓励学生建立假设,让学生实际操作去验证,最后形成正确的结论。譬如在小学高年级的蹲踞式起跑教学中,教师先不要急于讲解、示范起跑的动作技术,而是先提出问题:“怎样在静止状态下快速跑动起来?”问题一抛出,必然会引起学生探究的动机,学生经过学练验证会得出初步的各种技术结论,譬如站立式、蹲踞式等。接着又可引发下述问题:“起跑后,要立刻抬高身体跑还是逐渐抬高身体跑,哪一个方式跑得更快?”在学生经过实践得出结论后,教师再继续提问:“起跑后立刻大步跑快还是逐步加大步幅快?”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下逐一体验不同的起跑技术,最终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概括出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和要领。这就是典型的发现学习案例。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经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起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4.2 问题教学法
运用问题教学法时,首先要求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术水平,设置好要提问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对问题有质疑与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要怎样解决问题”的强烈求知欲,就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就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譬如在小学高级年的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先不讲解与示范技术动作,而是先让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学生在比赛中会出现各种情况的掉棒情况,这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快速跑中交接棒容易失败?”、“怎样减少掉棒的次数?”、“交接棒的正确技术是怎样的”,教师再演练几种不同的交接棒技术,然后让学生再带着问题分组去体验去练习,通过练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分组竞赛来检验学生对交接棒技术的掌握程度。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我要解决问题”、“我要找到最好的交接棒技术”的强烈求知欲状态下学习,学生带着问题会表现出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高。
4.3 求异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采取求异教学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教学内容和任务,可以多方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多从几个思考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首先提供给学生几种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譬如下坡跑、高抬腿跑、小步跑、追逐跑等,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来设计发展速度素质的组合练习方法,结果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产生一个新的组合练习方法,都要争论一番,并马上实践、验证,整个课堂练习气氛活跃,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设计与练习,学生速度练习的效果和掌握练习方法的效果都非常显著。
4.4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以教师设置的特定情景为载体,使学生处于一定的情景中,情感与情绪受到有意识的引导,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情景教学法中的“游戏竞赛法”,可以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来创编教学内容,突出趣味性,譬如设置“灰太狼抓喜羊羊”追逐跑游戏法,将全班分为几大组,一些组扮灰太狼,一些组扮喜羊羊,两人一小组,羊在前面跑,狼在后面追,哪一组抓到羊的次数多,哪一组就胜利。整个课堂中学生欢呼雀跃,达到了快速跑练习的效果。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采取创新性教学方法。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究,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原则、方式、步骤、程序、内容进行新的组合,并注重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潜力,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蒋守铭.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体育教学,1999(5).
[2]崔颖,范学良.基于体育教学游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8).
[3]刘俊.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