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人权”

2014-08-15周海英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语言人权少数民族

周海英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310018;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1620)

引言

众所周知,世界上曾经存在过5000多种语言,但由于经济、政治、民族迁徙融合等多种因素,很多种语言已经不再是活生生的语言。受语言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消失仍在继续,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种语言成为人们的记忆。少数民族语言因其民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劣势地位,相对于主体民族语言存在更多的消亡可能性,目前的语言发展现实已经逐步证实这个结论。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中少数民族或少数人使用的语言走向濒危和消亡的现实背景下,语言人权的问题具有更多的探讨意义。语言人权在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机构中,各有不同的体现,在语言的教育方面,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宪法上比国际公约给予了少数民族语言更多的保护,与之相反的是,所有的国际公约都没有明文反对禁用某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条款,而在一些国家的宪法中却明确体现了这一点。[1](P290)语言人权虽然牵涉到语言、人权、平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但从本质而言,语言人权问题的发展仍然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仍然归属哲学范畴,而语言人权也在多方面体现出其问题的哲学性。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生活着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和满族已经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多样性格局在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基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多方相关性,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哲学语境下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价值探讨

(一)推进民族问题解决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所谓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少数民族人民及其文化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在于所生活的地域、生活习惯、文化、服饰、行为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在本质上少数民族和其他民族人民一样,都具有人的本性,少数民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和人类历史。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差异只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异,因此,坚持民族平等具有一定的哲学依据。民族平等是民族问题解决的基本前提。当前,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在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受到抑制,由于民族语言发展受到抑制,使得部分少数民族削弱了对民族语言的认同和情感,一些民族民众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而改习其他语言,衍生出民族语言自卑等后果。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抑制发展,往往使得其他强势群体对少数民族语言方面的排斥,由于语言人权与其他人权的相关性,进而导致少数民族的其他人权也遭到压制或漠视。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也是先决性条件,语言人权与民族其他问题紧密关联,量变导致质变,语言人权方面的不作为或消极性作为必将使语言人权问题向民族问题转变,激化民族矛盾。语言平等,讲究少数民族的语言人权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在语言平等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形成了语言平等意识,可以使少数民族语言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在语言平等的环境下,少数民族对其民族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才能有所认识,民族内的语言认同和民族情感才能得到维系。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意识可以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能动性的指导作用,根据意识的能动性规律,在少数民族民众对民族语言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人民才能对民族语言权利进行争取和维护。而语言人权主张引发的民族平等意识在政府及其他民族民众中的延伸,同样也可以使民族问题向民族和平共处的方向前进,特别是政府在民族平等意识下带动的强力作为将有效促进民族问题的解决。

(二)保持和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载体,是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方面主要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内基于社会实践形成的思想文化意识。人的思想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分为感性和思维两种形式,正确的思维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据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意识对社会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源所在,由此,语言传承的意义可以清晰体现。一定时期的语言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理解方式,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特色。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社区的思维和哲学体系及其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方式。语言消亡实质上是某种关于人类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知识的消亡。虽然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人口数量不多,且使用区域大多集中在山区、边疆等偏僻地区,应用价值或使用价值相对较为狭窄,但它们对历史、语言学、民族文化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着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无论是劣势语言还是少数民族语言都是全人类的生态资源和人类文化的存储载体,因此,应当推进少数民族的“语言人权”发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语言存在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随着语言存在环境的发展和变迁,在不可抵御的文化接触和碰撞中,语言因其相对的静止状态而不能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其对文化表达的优势在不断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的土壤而被新的语言所取代或自行消亡。在现实中表现为一个言语社区在和另一个更为强大的言语社区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接触,因为社区在相关方面的同化发展,前一个社区的语言就将消失或死亡。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主张将使民族语言有更多的机会争取发展的权利,为语言多样性维持和发展提供可能。

二、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基本问题的哲学分析

(一)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与周围事物密切相关

唯物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在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不是孤立发展的。语言权是人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赋予、行使和保障往往与其他人权相伴而行。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主要包括母语的学习权、使用权和传播权等,而这些权利的行使并不能脱离其他权利来进行,必须要和政治权利、话语权、言论自由权、文化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结合在一起来使用,少数民族没有必要的政治权利和言论权利,其民族“语言人权”的使用权就无从谈起,没有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语言人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从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与其他权利的联系来看,民族语言人权的赋予、享有和行使都不能脱离其他权利来单独进行,教育、行政、司法、政治生活、社会事务、商业和传媒等领域的权利与之唇齿相依,如果少数民族在这些领域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少数民族的“语言人权”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从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与民族语言的发展和消亡来看,民族语言的发展与消亡又和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语言生态环境等要素紧密相关。以经济因素为例,经济因素是少数民族语言退化的重要因素,如少数民族旅游业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必须使用游客能够听懂的普通话来为游客提供服务,而出外打工的部分民众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也开始习惯于应用普通话来交流,民族民众中更多的人群选择普通话,将直接导致使用民族语言的民众数量就越来越少。[2](P9)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如果地区或国家的语言极其繁杂,必将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或地区总是在语言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语言统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在经济发展与语言多样性的纠葛中,人们往往会选择经济而非语言,经济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可想而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一些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也因此制定了相应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方性专门法规。虽然政府在政策上表明了要继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意愿和态度,但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语言仍在不断退化。根据哲学中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多种因素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消极影响,将会使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推进面临着多重阻碍因素,同时语言生态环境的恶化也表明了“语言人权”的推进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与人权有区别又有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学说的关键在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接的,普遍性体现在特殊性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有区别的,特殊性的东西不能全部包括在普遍性中,普遍性只能把本质的、抽象的东西概括在自身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学术界关于人权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也达成了一些共识:1.人权是人类成员享有的权利,具有普遍性。不论人员的民族、种族、语言、宗教、文化、财产能力如何,都享有普遍的、平等的权利;2.人权的本质是尊严和平等,各种各样延伸的人权都是以尊严、自由和平等为本质;3.人权应当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4.人权主体是每个人;5.人权是国家权力的根本目的;6.人权是法治追求的根本价值;7.人权具有国际法保护的一面。[3](P62)关于人权的共识表达了人权的普遍性特点。少数民族的“语言人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它既具有人权的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个体特征。从关注的主体来看,人权所关注的是少数者的权利,而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正是对人口较少较为弱势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而言;人权讲究尊严和平等,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对少数民族人民在母语上的学习、使用和传播等权利的基本主张,通过语言上的平等来体现对少数民族人民尊严和平等权利的尊重;人权是人类成员的权利,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对少数民族这一人类重要组成群体的权利的主张,通过对少数群体权利的保护,使其享有和主流群体同样的语言权利,从而使人权所主张的所有人主体得到实现;人权主张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并不仅仅是让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各种母语权利,还需要少数民族人权通过母语权利的行使,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与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相吻合,相对于人权的普遍性特征,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具有不同的特色:1.地域性。少数民族一般都有固定的生存地域,在相对固定的地域上,少数民族种群繁衍生息,衍生了各种各样包括民族语言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都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和地域特色,地域性是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一个重要特征。2.集体性。语言人权包括群体语言权和个体语言权,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主要是指群体语言权,是指少数民族全体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使用和传播等权利,“语言人权”的主体是不同的少数民族族群。另外,少数民族“语言人权”还有非排他性、约束性等特征,都是民族“语言人权”的基本特征。[4](P54)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与其他人权的共性和特殊性的哲学体现,表明了民族“语言人权”问题的处理既要考虑从人权的共性方面来处理,同时也要遵循哲学理论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针对语言人权的民族性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三)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要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同时还要承认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产生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消亡和退化带来的语言多样性问题,语言人权问题是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问题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少数民族“语言人权”问题的探讨和推进也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从我国语言人权问题的关注来看,虽然学界有所重视,但是由于语言问题牵涉到政治、经济、民族、教育等领域,因此,语言人权在国内的政策和立法层面并无特别表现。而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来看,民族语言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考验。改革开放后,发展少数民族、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成为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首要任务,在民族地区制定开发旅游业、引进投资等诸多促进少数民族和外来人口融合的社会措施。更多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被打破,对于经济利益的渴望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在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少数民族民众在民族语言的使用方面因现实问题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放弃。另外,在民族语言的学习方面,虽然国家在民族语言的学习方面赋予了语言学习自由的权利,并规定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可以推行双语教育,在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对民族语言也要安排课程计划,但是从整个国家教育成果的应用来看,学习普通话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与外界顺畅沟通,而学习英语又是国内各地学生打开世界文化的窗口,与普通话和英语的使用效果相比,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相形之下更多的是民族文化价值及民族情感方面的意义,在学习成果应用和教育考核体系的共同作用下,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出现了扭曲或停滞。从哲学观点来看,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相关物质因素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世界在融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被更多地强调,高度物质文化发展下语言多样性的意义也愈加突出,物质决定意识,少数民族“语言人权”的推进也将跟随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新的阶段。

结束语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事物可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当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时,原来肯定和否定的对立双方,才能先后以矛盾的主要方面出现,各自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历史作用。在肯定和否定的反复中,事物最终达到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主张的推进虽然在现实中并未得到太多关注,但是事物发展总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语言人权的推进也要在曲折中前进。目前,在旅游业发展、媒体语言、民族语言使用价值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民族“语言人权”主张在民族内外部都受到制约,“语言人权”的意义和价值并未在现实中得到更多的重视,民族“语言人权”处于消极的被否定状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意识觉醒,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得到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将逐渐为更多人所重视,语言人权的发展将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12).

[2]孙杰远,李玉玲.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共生与传承危机——以广西那坡县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3).

[3]张晓玲.人权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9).

[4]范俊军.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民族语言人权少数民族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浅谈如何有效地实施农牧区藏语文双语教学
对合唱艺术中民族语言影响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