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伦之恋的慨叹——解读《洛丽塔》男女主人翁的悲剧结局

2014-08-15付慈婷

剑南文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洛丽塔之恋悲剧

■付慈婷

《洛丽塔》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品。作品中绝大多数的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文章通过对主要人物亨伯特、洛丽塔的命运主线展开分析,在失衡的人格,悲剧的人生中诠释悲剧发生的背景以及更深层次的原因。该小说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是非,虚构了一个理想中的情爱世界,展现出一段似乎与道德无关的悲情故事。本文就从男女主人公生活的遭遇中来分析他们的人格悲剧。

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是为特立独行的文学大师,一生著作颇丰,但真正奠定他文学大家地位的却是备受争议的小说《洛丽塔》,《洛丽塔》以其怪异的创作风格,超凡的叙述角度,在国际文坛上大获赞誉。该小说曾被列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百部作品之一”。《洛丽塔》主要描写继父与继女之间的“不伦之恋”,因而也一度遭禁。人们对它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的审视这部备受争议的作品。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其文学价值大放异彩。在作品中作者建构的世界中,命运捉弄了亨伯特、洛丽塔等人,他们以爱情的名义做出超出理性的疯狂行为将自己推向悲剧的结局。

引 言

《洛丽塔》作为一部畸形之恋的不朽之作,发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作品主要描写一个中年男子对一个12岁的“性感少女”的迷恋。并最终在疯狂的迷乱中付出生命的乱伦故事,这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承载不了当地社会对道德的期望值,也承载不了主人公亨伯特与洛丽塔的感情与生命的重量。因此,悲剧的结尾是其必然的结局。纳博科夫用男主人公在生命最后时刻的自述建构故事,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了一厢情愿意乱情迷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命运悲剧。纳博科夫认为这部虚幻的小说不需要用道德进行探究和评价。

《洛丽塔》又称《白人鳏夫的自白》,主要的内容是男主人翁亨伯特用自述的方式在狱中写下的忏悔录,他在弥留人间的50多天时间里用第一人称追忆了他整个人生的历程,亨伯特出生在欧洲的一个富裕家庭,早年丧母,在众人的宠爱下长大,因为童年时爱情的经历,使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心理变态的“恋童癖”,对9到14岁的少女尤为的迷恋。再后来,在美国的房东家里,他一厢情愿爱上了房东12岁的少女。为了接近这位美丽的性感少女,亨伯特违心娶了迷恋他的黑兹夫人,成为了洛丽塔的继父。黑兹夫人死于一场意外后,12岁的洛丽塔与继父相依为命,亨伯特如愿以偿的以监护人的身份带着洛丽塔驱车游走美国。亨伯特压抑着内心的焦躁的欲望在一直设想猥琐洛丽塔,但最终却在洛丽塔的引诱下在“着魔猎人”旅馆如愿以偿。后来洛丽塔同另外一个男子出走,亨伯特疯狂的寻找无果后放弃了。直到三年之后,亨伯特收到洛丽塔的来信,两人才有机会见一面,此时的洛丽塔以身怀六甲,并且婉拒了亨伯特重新生活的请求。失望之余的亨伯特枪杀了当年诱惑洛丽塔的仇人,最终一人被杀,一人被毁。

洛丽塔命运的悲剧

洛丽塔悲剧的命运是令人惋惜的,但是这样的结尾最能让所有一切违背道德、违背发展规律的现象最终归于平淡。女主翁洛丽塔是文中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因为她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别人强加到自己身上的。

(一)洛丽塔扭曲的成长之路

在洛丽塔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出太多不符合洛丽塔生活的经历在她的身上悄然无息的发生着。单亲家庭长大的她,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叛逆痕迹。12岁的年纪,被继父盯上。在游走美国的过程中,想要借助奎迪离开恶魔的继父,却被奎迪逼迫拍色情电影。她的悲剧命运可以说是被人从一个火坑推到另外一个火坑中。对于洛丽塔的悲剧来说,亨伯特是直接造成洛丽塔悲剧的主要原因,而实际来说,她的悲剧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1.家庭因素

单亲家庭的长大的洛丽塔对父亲的理解是空白的,年幼的她只能通过幻想去填充她内心渴求的父爱。且常常把虚幻的父爱与现实母亲的自私相对比,久而久之使得母女关系恶化。盲目的渴望得到父爱使得洛丽塔做出许多错误的判断和幼稚的决定。亨伯特的出现满足了她对父亲的幻想,因此,她总是无时无刻的想方设法的想要引起亨伯特的注意,亨伯特的儒雅和绅士满足了洛丽塔对父亲所有的幻想。但是她并不知道这个儒雅的父亲形象是个恋童癖,而且早已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自己。可以说,洛丽塔的悲剧离不开她的家庭原因,父爱的缺失造成了洛丽塔性格的缺陷,缺陷的人格使得年幼的洛丽塔辨别伦理和道德,因此,家庭的因素造就了洛丽塔的悲剧。

2.社会的因素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的美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商品被投放到市场,传媒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电影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崇尚物质、贪图享乐、物质至上、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极大的影响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生活在那个年代下的洛丽塔不可免俗的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12岁的年纪正处于性格养成的时期,作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代表,她一味的追求物质的享受,而父爱形象的亨伯特能够满足她一切的物质要求,并且12岁的洛丽塔的意识根本辨别不了性爱意味着什么,因此她甘心情愿的与之媾合。并且对于当时的美国,教育机构只是按照照抄照搬理论,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作品中,孩子们去参加夏令营便是对美国教育有利的控诉。从这部分可以看出,洛丽塔命运的悲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她自己错误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造成的。

(二)关于两种爱情的结局

洛丽塔的生命中,虽有被人捧到天上的宠爱,但是这种违背伦理的爱压抑着洛丽塔,让她渐渐明白的意识充满着煎熬和道德的拷问。一再遇人不淑,使得她最后寻得归宿后却因难产而丧失年轻的生命,应该说,难产对洛丽塔来说只是一个死亡的手段,违背伦理道德只有回归死亡,一切才能回归本源。

1.强加的爱情

在洛丽塔的意识里,亨伯特是充当的父亲的角色,亨伯特的学识、儒雅绅士都满足了洛丽塔对父亲的幻想,可是幻想的父亲给予洛丽塔的不是亲情而是爱情。思想浅薄的洛丽塔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乱伦的关系,而是用性获得物质的满足和亨伯特的关爱。随着漫游美国,她开始逐渐意识到这种不堪的乱伦关系并试图想要逃离,此时的洛丽塔面对的是内心的矛盾挣扎与道德的拷问,在不扑朔迷离的感情世界中,她无处安身立命,只是受人摆布。在这段苟且偷生的日子里,她被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爱情软禁着。并且这不伦之恋的爱情把她推向命运的悲剧。

2.自愿的爱情

奎迪是洛丽塔短暂一生中唯一爱过的男人,在奎迪的帮助下,洛丽塔成功的逃离的亨伯特。奎迪的儒雅使得洛丽塔着迷,不同的是,她对奎迪的是爱情,她本以为能够与奎迪重获新生。但是奎迪营救洛丽塔是一个阴谋,奎迪只是用洛丽塔去拍情色电影。在拒绝了奎迪后,奎迪也拒绝了她。洛丽塔从此以后一无所有,饱尝了人间的艰辛与痛苦。如果把亨伯特占有和奎迪的利用称之为爱情的话,这两种爱情是有本质区别的,亨伯特占有的爱情是洛丽塔憎恨的爱情,而对于奎迪来说,这个变态的男人是洛丽塔短暂一生最爱的男人,即便是奎迪玩弄了她,抛弃了她,可是洛丽塔还依然爱着他。这单恋的爱情是自愿的,但是也是这自愿的爱情把洛丽塔从一个深渊推向另外一个深渊。

亨伯特命运的悲剧

(一)失衡人格的亨伯特

性格的养成与自身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亨伯特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其儿时经历。亨伯特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环境养成了他想要得到一切的性格,而这种生活在他13岁时发生了变化,亨伯特在13岁时与安娜贝尔恋爱了,他一直想要得到安娜贝尔,奈何没有时机,经过两次失败的性经历又遭遇安娜贝尔猝死后,他受尽了打击。此时的打击并非完全来自于他年少的爱情,更多的是他没能及时得到他想要的性欲,正是这种惨败的爱情经历造成了他扭曲的爱情观,也造成了命运的悲剧。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从文中的第一句话便交代了亨伯特对12岁少女的如痴如醉的迷恋。事实上亨伯特对洛丽塔的那种变态的邪恶情欲来自于他年少时失败的性经历。在读者看来,亨伯特在他与安娜贝尔恋爱中,亨伯特就是一个旁观者,看不出二人的感情,看到的只是两位年少的少年对性的好奇,但事实上,在与安娜贝尔的恋爱经历,使得亨伯特终身都饱受这种痛苦,这些儿时的经历使得给亨伯特以后的人生有了阴影。从文中便可以看到:“尽管我看上去很有男子气概,但实际上却非常胆怯。一想到要碰上什么非常下流不快的事,我的浪漫的心灵就变得冰冷粘湿,不住颤抖。那些下流的海怪”。与安娜贝尔的遗憾中,使得亨伯特养成了“恋童癖”的嗜好,并且也是这种不合乎道德、不合乎伦理的爱情观造成了他悲剧命运的结局,同时这种畸形的性格也把一个无辜的少女推向悲剧的命运。

亨伯特的性格常常怪诞的让人捉摸不透,表现出来的便是他的情绪常常极度紧张,究其根源与他幼年时的性经历有关,同时也正是这些心理阴影和内心的压抑才使得成年之后的亨伯特为什么会有恋童癖的嗜好了,亨伯特完美的梦想被现实打破之后弥留的阴影时时刻刻缠绕着他,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这种阴影在脑海中一遍遍的增强,并最终把这种幻想付诸于行动,最终也造成了他悲剧的人生。

(二)畸恋的悲剧结局

道德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妄想逾越道德之上。不伦之恋在是不被当时正统的社会道德所接受,因此,其悲剧的结局是必然的。童年的经历使得亨伯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也正是这条不归路让众多无辜的人也受尽折磨。

结束婚姻的亨伯特去美国继承遗产,想要开始新的生活,但是他未料到的是生活的拐角处总是“惊喜”,在寄居的黑兹夫人家里,他看到了房东12岁的女儿,并且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这个小魔女。“那是一个同样的孩子——同样的少女,同样的蜜蜂样的肩膀,同样像绸子一样柔嫩的脊背,同样的一头栗色长发”。“带着敬畏与喜悦,我又看见她可爱紧绷的小腹,我的嘴刚刚还停在上面,还有那不曾承受的小屁股”。从亨伯特的自言自语中可以看出他对9到14少女的迷恋是真挚的,并且这种毫无克制的爱恋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他自己常常幻想着猥亵洛丽塔,但却又经受着无尽的煎熬。在外人看来,他有着正当的职业,幽默健谈、儒雅绅士,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绅士,事实上,他内心对小女孩的迷恋使他变得焦躁与不安。为了接近洛丽塔和掩盖自己的怪癖,他违心的娶了黑兹夫人。在成为洛丽塔的继父后,他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接近自己的小魔女,在内心极度的焦虑中他强压自己的病态行为。黑兹夫人的意外死亡,让亨伯特重新燃起了接近洛丽塔的希望。可以说,在从夏令营中接走洛丽塔游走美国的这段时间内亨伯特是享受的、迷恋的、但同时也是纵容的。内心的压抑终于在车站旅馆内得到释放,但是亨伯特却又在旅途中受尽了煎熬。在漂泊中,他用金钱控制洛丽塔,同时辗转在各个旅馆来逃避人的注意,他对所有的人都编制谎言,在这种无望的恋爱中读者看到了亨伯特为寻求自己的精神恋爱而苦苦挣扎的软弱与无奈。他违背道德的畸恋行为在激起愤慨的同时也让人徒增怜悯,即使读者看到了违背世俗的不伦之恋,但是亨伯特的无助、脆弱、敏感让人不忍指责。但是无论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多么真挚与深情,但是这种乱伦之恋本质上是绝望的,这种绝望不仅来自社会道德的不容、洛丽塔的反抗,更来自于亨伯特内心小魔女的定义,他无法控制洛丽塔的成长,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占有的并不是洛丽塔而是他内心的创造物。此时的亨伯特是罪恶的,他为了满足内心龌龊的恋童癖欲望,而毁掉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的一生。这种不被社会大众接受的畸恋,只有最终回归死亡才能让一切回归原点,因此,亨伯特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用畸恋向人们昭示道德意义下的正统思想,同时也从男女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中来窥探人的成长与性格的关系。亨伯特在畸形的思想下爱错了对象,洛丽塔则在无知与轻浮中断送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中不伦之恋的背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伤感与对命运深沉的思索。

猜你喜欢

洛丽塔之恋悲剧
洛丽塔裙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霞之恋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菊花之恋(外五首)
画家的悲剧
海之恋
近视的悲剧
西部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