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风情诉与何人?
2014-08-15朱鹏杰
文/朱鹏杰
初闻《触不可及》是民国间谍题材,还以为是《风声》翻版,感受了一下,余味不尽,类似《风声》,却不止步于《风声》。
题材依然是上海电影常用的民国题材,场景依然是上海不变的十里洋场,然内涵,却是有了全新的变化,从主流旋律变为人类普遍经验之事物。其着眼,不再局限于鸡毛蒜皮,其落脚,也一步踏出了日常生活。家国情仇,悲欢离合,俱在短短两小时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泣如诉,让人抚掌叹息,无限惆怅。
最动人的,不是死的残酷,也不是生的欢乐,而是一个女人的命运悲剧。美女宁待,舞蹈教师,线条柔美,笑容清纯。桂纶镁虽然没能把上海小女子嗲到人心的风韵展现,但是纯情一笑,也有一番动人之处。不过,红颜薄命,宁待幼年失去父母,十岁开始跟异姓姐姐相依为命,在见到傅经年第一面后不久,宁待就失去了姐姐。她因为姐姐遗言“保护好那个男子,他比我的命还重要”,就此陷入悲剧人生,先是被刑讯逼供,电击到大小便失禁,然后被这个男人生硬采摘,成为其姐姐在这个男人心中的替代品。更可悲的是,宁待失身又失心,就此爱上了这个男人。
时局艰难,两人常常聚少离多。因为工作原因,傅经年只能秘密和她约会。后来,日本人来到上海,她平静无波的教师生活被一场针对日本人的暗杀给破坏得一塌糊涂。傅经年入狱,两人一别五年。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久别重逢,修好了教室,买好了双人床,准备过两个人的幸福生活。此时,爱人却跑来告诉她“我要结婚了,跟别人。”这雷霆般的打击让其黯然神伤。哀莫大于心死,然而偏偏爱人不死,爱他的那颗心也死不了。所以剩下的只有煎熬,在日日回忆的悲伤中慢慢煎熬。如同江边的望夫石,“夫不来兮江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为了国家,傅经年与一个不爱的女人组成家庭,残酷的是,他没有同宁待多做解释,她只能承担一个被抛弃的角色,然而,她不放弃,再次陷入等待。三年后,傅经年跑来告诉她,只要抗战胜利,二人就可以在一起。宁待信了,不过,这次她没有选择在上海等待,而是去重庆追寻爱人,历经两个月,穿越整个火线,来到重庆。镜头中,舞者宁待一双引以为傲的玉足布满了血泡,让观众的心为之一颤,爱情的力量真的如此伟大吗?这个动辄因为国事离开你又不做解释的男人值得你这样去做吗?在接近结局处,电影似乎给出了一条明路,“到了晚上,小分队过来接我们”,然后到解放区,从此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然而,命运弄人,他们俩的美梦被证明是昙花一现——上级希望傅经年去台湾,为国家继续效力。对国家的责任感压倒了对女人的眷恋,傅经年告诉宁待,“你等我,我会回来。”相信每个雄心壮志或者家国天下的男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举动或想法,然而,他却永远不能知道,对于爱他的女人来讲,他就是整个世界,人死了又能怎样?世界毁灭了又能怎样?只要这个男人在,世界就在。
可惜,如同石头永远无法知晓水的柔情一样,男人们也永远无法了解女人的心。傅经年为了国家再次出发,而等他回来时,等待他的却不再是重逢交欢的热烈,为他等待的女人永远的去了——在他再次离去的时候,宁待没有选择等待,她已经等了太久,她要“只争朝夕”,不料,这唯一一次勇敢的追附却迎来了毁灭,炸弹没有眼睛,爆炸声中,她在火光中翩然如蝶,化作飞灰。
对宁待来说,十余年的恋情,中间或有几次相聚,但比起漫长的等待来说,这些相聚都只是短短的一瞬,短暂到没有时间去责怪傅经年的善变和抛弃,短暂到只要在一起爱了,就足够。因此,每次重聚,她都会迸发生命的热情去爱,“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在一刹那的重逢中,长久的思念爆发,化作凄婉的泪水和柔美的舞姿。爱在当下,人生苦短,何苦去牵肠挂肚。
听闻宁待逝去,傅经年大笑“死得好”。的确好,从此再也不用朝朝暮暮的思念烦扰,再也不用牵肠挂肚的担心纠结,悲欢离合总无情,逝去的永远比活着的开心,宁待解脱了。傅经年其实也可以解脱,闲来去其墓前跳跳探戈,别有一番风味。落雨时,更可以去听阶前雨,点点滴滴到天明,那又是另外一种滋味了。纵然家国动荡,情感的力量常在,就算成为悲剧,但依然带来动人心弦的力量,这正是此部电影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