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
2014-08-15王曼
王 曼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14)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应把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作为一名小学低段音乐教师,要尽可能的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学生愿意参与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情感、认识和行为的投入中,感受音乐的“原生态”。
一、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设计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年龄段孩子的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东西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课堂活动的组织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例如,将活动地点由室内转移至室外;为学生随机的分组,以集体或个人听、说、做、学得形式考察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师生考试学生变为学生向教师发难等等。
(二)活动设计科学化
课堂小活动开展的目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但如果仅为活动而活动,而忽略了活动的有效性,音乐课就变成了异常“热热闹闹”的课堂游戏,原本的教学计划就很难得以实现。为使教师设计科学有效进行,要注意以下三点:明确活动目的;活动设计符合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三)设计目的明确化
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做到活动为教学服务,教学因活动而高效,二者相辅相成。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采用简单的师生互动的节奏小活动提起学生的精神,让他们迅速地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原则,对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具体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就能营造和谐优美的音乐氛围,引全体学生的参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照镜子”的歌唱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事实上,每个音乐教师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歌唱教学中,集体唱歌唱的挺好,但单独演唱的学生会出现跑调、忘词的现象。而唱歌教学中活动的设置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他们富有表情地演唱。为此,教师可通过设置“照镜子”的课堂活动:教完歌曲学会后,让们学生自由组合,彼此为镜,运用不同的表情(微笑、紧张、不情愿、害羞)演唱,交流彼此看到对方表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再次唱歌时,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表情和唱法,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二)音乐欣赏“动起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如果是欣赏教学,教师可再设计一个“动起来听音乐”的课堂活动:教师在第一遍演唱时结合歌曲特点,在音乐的特定部分加入一些动作,让学生观察学习。
(三)乐理教学形象化,方便学生的理解
乐理部分往往内容枯燥、抽象,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耗时耗力但不出成效,乐理部分也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一部分,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会让学生反感,但乐理知识又是新课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四)引入互相点评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课堂小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参谋和顾问以及引路人的角色,适时对学生进行引领和启发,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注意全体同学的动向,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和个性。另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构建灵活的评价机制: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按照自己方式学习音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培养。
三、结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道德水平,促进身心全而发展的教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既巩固他们的音乐知识,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培养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1]沈建军.音乐与智力[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
[2]金松林.浅谈音乐教育与大脑的联系[J]艺术教育,2009.
[3]罗文琴.音乐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J]岱宗学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