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困境初探

2014-08-14刘晓宇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文化交流中国梦

摘 要: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提出“中国梦”已经半年多,“中国梦”在国内深入人心的同时在国外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中国梦”的对外传播对于向世界说明中国、提升中国软实力以及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重要的影响,而外媒对于“中国梦”的报道却表现出很多的误读,我们应该抓住“中国梦”传播至国外这一契机,向世界传播“中国梦”,解释“中国梦”,但是也应注意方式方法,弱化政治色彩,增强文化交流,减少概念说明,讲好百姓故事。

关键词:“中国梦”;对外传播;文化交流;讲故事

1 “中国梦”的提出与内涵

2012 年11 月,十八大结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阐释了“中国梦”的理论含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那么“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二元说,即“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第二种说法是三元说,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人民的梦,也是整个民族的梦,从个体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民族看,它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復兴梦。从根本上说来,“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

2 “中国梦”走出去:中国的和世界的

2.1 “中国梦”的本土意义和世界意义

“中国梦”是世界梦的缩影,因为靠努力奋斗实现梦想的方法是普适于全球的,虽然成功不能复制,实现梦想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其共通之处就在于都要生活幸福充实,都要利己利人,都要提升自己的同时奉献社会,而这是全球普适的,所以“中国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也是世界梦。

而且,世界从战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进入和平发展为主体的时代,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随着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度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重合的部分越来越多。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世界来说很有借鉴意义,过去“封闭”的苦果和如今“开放”的成果都向世界更好地为世界带爱宝贵的经验。

当前,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以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都为世界带来积极地影响。因此,将“中国梦”传播给世界,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梦”对世界的积极意义。

2.2 “中国梦”的传播有利于提升软实力

当今世界,各国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软实力主要指这个国家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认同度和文化吸引力,也包括国际话语权、媒体的对外传播力,和议程设置能力。总的来说,软实力的竞争的实质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在国际社会,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国的价值观一直不为西方国家所理解和接受,这与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长期的偏见有关,当然也和中国媒体自身的传播能力相关。

“中国梦”代表着中国精神,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对“中国梦”的传播成为中国媒体向世界传播中国、说明中国的重要机会。以美国梦为例,美国梦就是美国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美国梦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成为美国软实力的载体与其对美国梦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对于传播美国梦十分重视,对这一文化的包装十分到位,风靡全球的迪士尼、好莱坞、百老汇里上演一部部美国大片、一场场经典的演出和一集集生动的卡通,都是美国梦传播的载体。同时,美国领导人在国内演讲和国际会议上常常把美国梦挂在嘴上,美国媒体在报道方面常常会引申到美国梦,向世界传播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的影响已经开始超越经济而深入到了政治、文化和全球性问题等诸多领域, 中国也开始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中国应该借鉴美国梦的成功传播来传播“中国梦”,进一步提升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只有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们价值观、制度、发展道路与模式的认同度和竞争力,赢得广泛的国际认同,才能使中国在世界更加自信更有尊严。中国以往也提出过很多类似“中国梦”的说法,例如“韬光养晦”“和谐世界”,前者因意义模棱两可而被西方误读为“蓄积力量、伺机而动”,而后者因为过于空泛平淡,无法形成共鸣的着力点。而“中国梦”十分易懂,而且更容易使世界人民产生共鸣。

2.3 外媒对“中国梦”的误读

“中国梦”一提出,外国媒体就争相展开报道,说明世界对我国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然而,在这些报道中,褒贬不一,有很多媒体对“中国梦”表示有一定的认同,同时认为这是来自中国的一阵“新风”,但是也有很多对“中国梦”的误解和误读。

路透社在一篇评论中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做着一个中国崛起的梦,“中国梦”实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权,对梦想的牢牢把控。”而我们知道,对“中国梦”的诠释中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国《新闻周刊》及其网络版在一篇题为“中国的伟大梦想”的评论中,显然将中国的“强国梦”与周边国家的“噩梦”并列起来,把中国的钓鱼岛争问题和南海岛争问题拿来评论,鼓吹中国威胁论;而《时代》周刊的评论就更不加掩饰了,其在2月1日一期的标题就是“麻烦之海:今日亚洲就如同一次大战前的欧洲”,认为中国的崛起于发展比衬除美国与日本的相对衰落,中国的邻国们担心中国也许会重走几个世纪以前中华帝国的霸权之路。

“中国梦”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民生的改善、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民族自信心和尊严的增强,而从各国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则更侧重于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改变以及中国崛起、威胁方面来解读“中国梦”。外媒之所以这样误读误报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是国家利益的差别和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的影响,这是外媒对华报道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此处不做分析。但是,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就是中国自身在对外传播中存在问题,我们着重来看这一点,希望能找出其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3 “中国梦”对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政治色彩太浓,对外传播中总是强调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强调“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军梦,宣传意味浓厚,而且总是自说自话,令国内外的受众反感,同时“中国梦”没有落在百姓身上的故事和经历,都是较为宏观的说明;其次,“中国梦”的对外传播滞后,在“中国梦”提出之后,中国的对外传播没有紧跟步伐,没有迅速向国外受众做出解释,解释“中国梦”的提出与历史根源以及“中国梦”的内涵。而是让国外媒体捷足先登,抢占话语权高地,将“中国梦”与中国威胁论相结合来误导受众;再次,“中国梦”的对外传播缺乏文化战略,缺乏软性思维,总是通过概念的界定和阐释的硬性方式来传播,而不是选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软性新闻、故事报道来传播,使“中国梦”披上了沉重的政治外衣而忽略了其文化上的普适性。

因此我们要引起重视,并且好好把握这一传播契机,向世界传播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

3.1 弱化政治色彩,增强文化交流

美国在传播美国梦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首先,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两个总统罗斯福和里根,被视为“美国梦”的代表,罗斯福赢得二战的胜利,并带领美国人民走出大萧条渡过难关,而出身贫寒的里根三次参加总统竞选69岁才当上总统,都是美国梦的体现,诸如這样的名人代表还有很多,新世纪的比尔·盖茨、已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等,都是当今时代美国梦的践行者和新偶像。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国梦”时也可以选取一些全球熟知的名人,例如姚明、马云等,将他们成功之路的辛酸故事讲给国外的受众听,从而让他们了解中国人圆梦的过程。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从宏观到微观,但外国人是从微观到宏观,我们要适应这种思维模式,从具象到抽象。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地域广袤,有很强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因此要强调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通性,在文化方面找共同点比在政治方面找共同点容易很多。因此,我们要淡化政治色彩,或者直接避开政治不谈,而是增强文化方面的交流,通过大众传媒、艺术作品、文化产品来传播“中国梦”,例如《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每个朴实的美食创造者,在创造美好食物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个个都露出欣慰而恬淡的笑容,这是他们的“中国梦”,他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乐此不疲地艰苦奋斗着,这不正是“中国梦”的内涵和精神吗?这样的纪录片以及其他的文化产品数不胜数,而且我们可以继续创作这样的作品。

3.2 减少概念说明,讲好百姓故事

国内新闻界提倡“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强调深入基层群众,贴近生活,讲百姓的故事。其实在对外传播中也要提倡“走转改”。从对外传播的现状说,“走转改”新闻完全可以放在对外报道中,丰富对外传播品种,从而突破传统的外宣模式。

对外传播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认为,人们喜欢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人交往。但是,最佳的交流对象却是双方在某些变量上一致,而在另一些变量上各异,此时的信息交换效果最佳。文化的差异性催生他国受众了解国际新闻的欲望,而文化的普适性影响他国受众接受国际新闻的程度。国际传播的文化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文明的角度说,文化差异是国际新闻传播的驱动力,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明也因彼此不同而产生了交流融通的欲望和动力,而文化正是在这种交流碰撞中得以发展的;另一方面,从传播的角度说,传播的内容不仅仅是信息,任何信息都包含有文化的要素,在信息的背后是价值观的传递。而“走转改”新闻中普通人的故事,原生态、接地气的报道,提供了当代普通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因此,这类“来自基层、带有导向性和人文性的新闻”,一定能在对外传播中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在“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中,要尽量减少概念说明,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外国受众介绍中国百姓追梦、圆梦的故事。“对于外国人来说,什么是中国?他们会觉得京剧是中国,烹饪是中国,姚明是中国,所以我们要通过这额告诉他们中国是怎样的,这也是美国电影里常见的用小故事来勾勒大时代。”正如“美国梦”的典型代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美国经常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本国的文化。我们也有《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中国梦”的怀揣者和为了梦想孤注一掷努力不懈的人们。因此,我们要把这样的故事讲给外国受众听,这样为了实现梦想不断拼搏的励志故事以及人物的真、善、美等,都是人类共通的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11-30.

[2]叶再春,“中国梦”随想,前线,2013.01

[3]赵磊,“中国梦”与“美国梦”,2013.07

[4]塞缪尔·亨廷顿,谁是美国人? 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M].程克雄译,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0.

[5]周显信,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2013.02

[6]刘笑盈、贺文发等著: 从俯视到平视: 外国媒体上的中国镜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刘笑盈,再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现代传播,2012.02

[8]刘笑盈,何兰:《国际传播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年

[9]刘笑盈,“走转改”新闻报道效应与社会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12.04

[10]维为. 中国梦与中国情怀[N]. 人民日报,2013-3-3.

[11]用文化撑起“中国梦”[N]. 中国文化报,2013-3-5.

[12]吴旭,西方眼中的“中国梦”,社会观察,2013(05)第10页

[13]谭震,政协委员话“中国梦”与对外传播,对外传播,2013.04,第13页

作者简介

刘晓宇(1991-),女,硕士在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研究方向:国际新闻。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文化交流中国梦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文化交流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