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思路之探析

2014-08-14冯伟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办学职业教育

摘 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要大力推进课程的改革和教材建设,要重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辟就业的新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Abstract: Deepen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urther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practice, regulate the specialized content, widen the scope and strengthen the adapt ability, push on the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tudying of the textbooks. Putting the ability cultivation on the first place, develop the overal and intergrated quality , adopting the education method of teaching, studying and doing integration, making the student the first place and realizing learn while doing, do while learning, learn while doing. Organic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open up the new road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体形式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社会对职业技能生的需求明显增大,职业院校也担负起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重担。从职业教育现今的发展速度来看,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近年来政府各个部门在改革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一个高的阶段。国家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教育市场资源开放性上都给予职业教育帮助。同时还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予以支持,包括对学校老师地位的提高,办学经费的投入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才有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正在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对未来我国职业教育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中国力争到2020年将要建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社会需求上来看,职业教育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捧。现在企业发展得相当快,很多单位出现技能型人才断层现象,有的企业甚至是到学校进行订单式培养。企业的“用工荒”也加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促进以及社会本身对职业教育认知度提高的双重影响之下,职业教育如同一只乘风破浪的巨轮,在教育领域扬明航行。相信职业教育在走过多年的辉煌之后,也一定能再创新的佳绩。

1 面向现代化,职业教育是必然走向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放弃传统的终结性、封闭式的运行机制,实行终身化、开放化的灵活运行机制。传统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教育部门为主制定,容易造成供需双方的脱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必须走开放式的道路,主动与企业和社会“联姻”。同时,职业教育要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走终身职业教育的道路。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学校在职业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真正发挥学校的自主权,要彻底改变主管部门和企业与所办学校之间的“婆媳”关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合同关系;彻底改变按指令性计划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彻底打破各类职业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和封锁,开展公平合理和正当的竞争。

2 职业教育要做到教育、培训、服务一体化

实现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功能的一体化,并不是将各种功能简单相加,而是把他们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多方面满足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内部和外部需要紧密配合,一方面政府和行业有关管理部门要科学制定社会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及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在经费、技术、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能力,合理调整培训计划、师资、设备和课程内容安排,并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内容,实现最佳办学效果。

如:更新教学内容接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造成的变化,围绕社会所需职业岗位能力,并充分考虑未来职业需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应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建立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行业、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形成良性互动,使社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内容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满足新时代人才竞争国际化和外资企业对我国人才需求本土化的需要。

3 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适应社会形势与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脱离不了普教模式的窠日,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重理论知识轻操作,技能,重课堂教学轻现场训练,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所以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从根本上解决“三重三轻”的问题。它不但展现一种新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同时也使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3.1 更新办学理念:办出特色,要持之以恒提升特色

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体现在职业教育办学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人才规格与质量等,同时还体现在办学的过程之中。因此在整个办学的过程中,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着眼于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追求个性的最大化。特色的形成,有一个比较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因此,每一所学校都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和目标一经确定,就要坚持下去。

职业教育应该提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这种精神,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提升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

3.2 要充分发挥优势: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首先是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各类教育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发展中都需要扬长避短。职业教育直接针对劳动岗位的要求来培养人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就业市场更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本地、本行业联系密切,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最紧密,更容易了解和预测市场,能够适时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提高办学竞争力;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专业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能更好地、更直接地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更容易调动地方和行业办学的积极性。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我们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去走普通教育办学的路子。其次,要发挥好优势。就每一所职业学校来说,都要理性的认识自己,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自己的服务领域,不要盲目地求全求大。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当中,办出一流水平,创出自己的品牌。第三,要注重发展优势。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办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采取新举措,使办学优势更优,特色更鲜明。

3.3 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它把学与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4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国外职业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目标和评价标准,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正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所需要的指导思想。

2、国外的职业教育都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体系的教学模式。这样,使教育更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缩短了教育与就业的距离,真正体现了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宗旨。

3、国外的职业教育的教材都是按企业生产的实际,通过对工作、任务和技能进行科学分析而开发出来的,教材的形式图文并茂,符合直观性的教学原则。同时, 国外职业教育的教师已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

4、国外的职业教育都强调教学生“会学”,也就是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对学生“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这在教育界是老生常谈了。传统教学注重的是教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即授之以鱼;而现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捕鱼的工具和方法)。“会学”比去“学会”更重要。

5、国外的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能够“四自”,即自定方案、自主学习、自定进度、自我评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体现了现代个性教育的特点。

6、国外的职业教育逐渐加大了现场教学的力度而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授课形式弱化了。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教师和学生更容易沟通和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 并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发现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法、模块法、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这些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5 结论与建议

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均应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专家分析,我国目前需要大量外向型人才,以现有的每年几万毕业生的外向型人才培养能力,5年后的人才缺口也相当大。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体系构建方面,传统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四大块教育类型的划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我国职业教育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发展,职业资格、技术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使现有办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杜威.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救社,2005.

[2]Kolb,David.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1984..

[3]吕栋腾.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初探[J].职业时空,2012,08(9):31-37.

[4]卜锡滨. 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6):119-121.

[5]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4(22):36-38.

作者简介

冯伟,讲师,硕士,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预算与清单计价,工程招投标。

猜你喜欢

办学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爱的职业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