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梅:好一个美丽的“护士长妈妈”
2014-08-13刘学阳
刘学阳
母亲,是上帝创造的一件最接近自己的作品;妈妈,是人世间最美的名字。在汶上县人民医院,有这么一位“护士长妈妈”。
仁爱妈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儿
与医院其他病区的安静截然不同,儿科病房里,小孩的哭声此起彼伏,让人揪心,呆久了连患儿父母都觉得耳膜难受,心烦意乱。
颜梅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这里,查看病历,到病房里探视每一个患儿。看到小孩哭,她赶紧抱到怀里,唱着歌逗孩子玩。只要颜梅走过的病房,孩子们的哭声都变成了笑声。
颜梅是儿科二区的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多年,颜梅早就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她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儿,颜梅喜欢自己的这份职业。
多年来,颜梅练就了一手绝活儿:透过患儿的哭声初步判断孩子的病情。比如孩子的哭声沙哑有可能是咽炎,哭声忽长忽短有可能是肺部疾病等。
提起自己的团队,特别是刚刚戴上“燕帽“的那些年轻护士们,颜梅更多的是感动。
一天,颜梅像往常一样忙着为患儿服务,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家长愤怒的责问:“几针了?你这护士是怎么回事?你以为你在纳鞋底呢!”
颜梅赶紧跑过去,刚入科的小护士,因为经验不足再加上孩子哭闹不老实,一连扎了两针都没找到血管。
颜梅没有当面责备小护士,她抱过哇哇大哭的孩子,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小脸,慢慢摇着,边哄孩子边对家长说:“咱妮儿长得多俊啊,粉嘟嘟的真可爱。孩子血管细,得慢慢找,咱当父母的更不能着急了。”
孩子不哭了,针打上了,家长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事后,颜梅利用业余时间手把手地教小护士扎针,小护士的扎针技术突飞猛进。一天,颜梅无意中发现小护士的胳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针眼。颜梅的眼睛瞬间湿润了,小护士笑着说:“自己的要是实在不能扎了,我就抓我老公练手。”
尽责妈妈:750克的生命奇迹
除了生病患儿,保温箱里的特殊新生儿也是儿科的护理对象。
一日,保温室送来一位特殊的小宝宝,因为不足月,小孩儿只有750g ,还不到三斤。
看着只有巴掌大的小baby,颜梅潸然泪下,为生命的坚强而感动,也为孩子的成活而担忧。其实,就连孩子的家属心里也很清楚,孩子难活。
因为不能吃奶,颜梅和几个护士只能用针管一滴一滴地喂,每隔30分钟一次,要十多分钟才能喂完5毫升。这是个极其考验体力和耐心的活儿,颜梅和护士们轮流值班,每人3个小时,不眠不休,盯着这个小不点的一举一动,随时做记录,不敢有半点松懈,生怕一不留神儿,这个可怜的小生命就会离开这个世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周多的精心护理,宝宝活了下来,各项生命指标都恢复了正常。看到孩子日渐红润的小脸和慢慢结实的小身体,颜梅一次又一次热泪盈眶……
出院时,孩子的妈妈与颜梅相拥而泣,“谢谢颜护士长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从今往后,你也是孩子的妈妈……”
多年来,在颜梅的护理下康复的患儿不计其数,颜梅就像一个掌灯的人,默默燃烧,静静释放她所有的爱和能量,守护着一个个脆弱的小生命。
英雄妈妈:奋不顾身抗“非典”
“非典”肆虐的那一年,人人谈“非”色变,避之不及,而颜梅却选择穿上厚厚的“猴服”(一种特殊的隔离服),走进隔离区,服务在生死第一线。
隔离区里,每天的工作简单枯燥,一遍遍消毒,为疑似“非典”的患者测量体温。隔离区到处都是刺鼻的消毒水味,令人头晕作呕,只有一个小窗口可以与外界沟通,每天会有人戴着长长的手套送来医护人员和病人所需的食品,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谁也不愿在隔离区逗留分秒。
天气越来越热,颜梅身着消过毒的隔离服,密不透风。每天,颜梅的丈夫和儿子都会来看望她,爷俩在隔离区的窗户外冲着颜梅招手。有了家人的支持,颜梅更加坚定了决心,一定把工作做好。
那一年,医院以“零死亡“的辉煌战绩打赢了这场战役。
走出隔离区的那天,丈夫带着儿子来接颜梅,儿子抱着妈妈:妈妈,你是我心目中最勇敢的英雄。三口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通讯员:汶上县妇联 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