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话”,更要“会说话”
2014-08-13张乾元
张乾元
“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站出来讲话。”这是邓小平同志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方向,要求马克思主义者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所发出的强烈呼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谁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谁就能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社会心理,引领思想理论潮流。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宣传思想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考验。从国际上看,我们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态势复杂;从国内看,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期,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下,我们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采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思想和灿烂文化,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生活。然而,在唱响意识形态主旋律的和谐之声中,也夹杂着种种噪音,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以否认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人权、法治、宪政等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思潮的涌现;反马克思主义、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泛滥。这些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里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面对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我们如果“充耳不闻、沉默不语”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逐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扰乱人心,从而动摇我们民族和国家立足与发展的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就必须“说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去评析、揭露这些错误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这些错误思潮的界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为群众澄清模糊认识,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共同理想。
“说话”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说话”才是宣传思想工作取得效果的关键。
“会说话”指能够围绕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理念,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和技巧,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会说话”,是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厚的感情对待群众,以热情的态度服务群众,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会说话”要针对不同层次和群体的人民群众,采用不同的渠道和技巧做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利用好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等这些传统的宣传渠道,还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面对新媒体,尤其是因其时效性高和交互性强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须创新宣传手段,构建说话的前沿平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掌握好网络这个说话平台,以网络传声,通过网络媒体就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举措开展积极的舆论引导,营造宣传强势,才能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适时选择最新、最热和网民最喜欢的载体及交流工具,就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及时做好人们的思想疏导工作。
“会说话”必须阐释中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样,就注定了我们必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归根到底,“会说话”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无论时代如何变革、环境如何变换,都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人们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
(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