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支付”真的要来了?
2014-08-13范孜恒
范孜恒
今年7月的头一天,天猫高调推出了“天猫分期”功能,锋芒直指“京东白条”。据介绍,天猫分期是由天猫联合商家共同推出的赊购服务,让消费者能先购物,再付款。用户若想使用分期付款功能需先开通余额宝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分期付款,但是用户必须先将钱冻结在余额宝中,3、6、9期的费率分别为0、4.5%、6%,冻结的钱仍旧会产生收益。目前,天猫仅邀部分用户抢先体验天猫分期服务,后期会进一步开放。
相比于阿里巴巴,京东在“信用支付”上的布局更为提前。早在今年2月,京东商城就率先推出了“京东白条”业务。开放之初也只是小范围的测试,直到6月份京东店庆时才全面开放申请。申请会员必须使用信用卡激活,与此同时,也就进行了实名验证,申请成功的用户可以享受最长30天的延后付款期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分期付款采用3、6、12、24期4种方式,每期服务费均为5%,3、6期分期费率略高于天猫分期。除此之外,两者对商家的付款方式也不一样,京东白条是在消费者还款之后将钱打给商家,而天猫分期是在消费者确认收货之后,通过阿里小贷将货款支付给商家,商家无需承担额外的风险和长时间的回款周期。
笔者个人认为,京东商城推出“京东白条”是从整个产品布局考虑的,这项业务除了优化用户体验、刺激用户消费之外,更多的是希望将用户引导到京东“网银钱包”上来,进一步完善京东的金融服务,从而打造一个完整的闭环,这可能也是京东在2011年拒绝支付宝接入之后一直想完成的梦想;天猫的动机可能更为单纯,只是“为了推出而推出”。依靠近3亿的支付宝实名认证用户,天猫很容易就可以推出这项服务,另外,除非是购买非常昂贵的产品时,还可以得到余额宝一定的收益,否则,反正都是需要先将钱全部交上,天猫分期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由此可以推断,阿里巴巴这一举动最直接的目的是迅速拉平和竞争对手的差距,更深远的考量极有可能是在被政策封杀的“虚拟信用卡”这一宏伟蓝图上,这只不过是提前进行的演练。就在7月1日上午,支付宝钱包之中悄然多出了一个名为“信用宝”的服务:最长 38 天免息期,根据网购信用为您专属定制,付款快如闪电,更有多重保障,护卫资金安全。然而这一服务仅存在了很短的时间,支付宝方面给出的答复是:这项服务仅供内部测试,不对外公开。由此看来,虽然有政策方面的种种限制,但阿里巴巴追求信用支付的脚步仍未停止。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商平台,它们都推出延期或分期支付的背后,依靠的是大数据的支持。6月29日,马云在清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时提出:世界正在从IT走向DT。所谓DT即Date Technology,阿里巴巴和京东通过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购买频率、购物喜好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对该用户开放分期付款服务以及授予额度,目前这两种支付方式只能是基于自身电商生态圈的“信用支付”,如何扩展到能像真正的信用卡一样使用,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