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入其它学科知识的尝试与实践

2014-08-12党春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音程贝多芬教育者

党春辉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25-01

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培养高水平的劳动者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强化课程学习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倡学科融合和相互渗透就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新教育理念和手段不断创新,社会劳动者的素质也随之提高,终身教育思想也逐步完善,广大音乐教育者也面临许多新的更大的挑战。

一、音乐欣赏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欣赏教学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丰富和发展学生感知、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鉴赏音乐的水平。塑造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人生观,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务必要将音乐欣赏与历史学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基本形象有比较明确的把握。

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管弦乐作品《第九交响曲》时,教师先将第四乐章“欢乐颂”的主题通过投影仪投送到黑板上,然后领着学生唱一下。接着可以讲解本部作品的来历:“《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晚年最后一部大型作品,写于1817年,完成于1823年,先后用了6年时间。这个时期正是法国大革命遭受失败的低潮阶段。当时以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用其极端反动的、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政治上对人民大众来说是暗无天日。就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精神上异常痛苦,再加上两耳失聪的折磨和家庭琐事的纠缠,使得其内心蒙受巨大精神压力。然而,贝多芬不但没有屈服,而且勇敢地站出来向黑暗势力发出挑战,与反动统治阶级殊死搏斗,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来唤起人们的斗志,《第九交响乐》就这样诞生了。”最后,学生可以带着这种情绪去听赏音乐,效果会更好。

二、乐理教学与数学学科的渗透

乐理(音乐知识)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要素的基础。其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复杂抽象。为此,可将其部分概念与数学中的原理和概念相互渗透,使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讲“调式”概念时,教师先用首调唱名法范唱一首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旋律,并让学生细辨其中的主音和其他各音的组织关系,以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和表达完整乐思的整体体系,然后让学生一边试唱旋律一边思考“形成体系”的过程和结果(即调式概念),学生可能一时不能准确下定义,教师可提问学生数学中的“圆”的概念,待学生思考后,教师抽查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概括“调式”的概念。最后教师点拨,“调式”的概念可以结合数学概念“圆”来理解:“圆”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一定长度的许多点的集合,这里的“定点”可看作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一定长度”可看作调式中的一定的音程关系和节奏关系,“许多点的集合”看作调式中最多不超过七个音的组合体系,“圆”可看作调式,“在平面内”可看作在音乐中。这样,学生就容易给调式下定义了,即“在音乐中,以一个音为中心音,按照一定的音程和节奏关系组织起来的不超过七个音的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叫做调式”。另外,音乐中的“音程”概念可结合数学中的名词“路程”来解释,即“路程”是两地间的距离,而“音程”是两乐音间的距离。

三、运用多媒体给音乐教学增强活力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增强音乐记忆、理解和想象,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时效性。

例如在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一歌时,教师先给学生在荧屏上呈现出一片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景象:在蓝天和白云下,绿草如茵,牛马不停地奔跑嬉戏,远处不时跑来了一位骑着马、唱着歌的牧民挥动着小鞭赶马跑着,空中有大批小鸟如赛跑似的比翼伴飞情景。同时,伴着这首歌曲的旋律,使美丽的景色和撩人的音乐同步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大草原的美,真正体会到大自然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并唤起无数联想——祖国大地多美啊!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我们的家园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爱党爱国之心油然而生。最后伴随教师的讲解,学生会有很多问题可提,会更有激情地表达自我感受,课堂气氛也更浓,学生的爱动、爱想的表现被激发了,他们在动静结合的课堂中能愉快地学,主动地学,并能学好。

总之,时代不断在发展,社会不断在进步,教育思想也在不断改进,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之间不断地融合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必将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人才也将不断涌现出来。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程贝多芬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