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2014-08-12苏秀菊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中职家长心理

苏秀菊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09-02

所谓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它们都是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背景和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延续、深化。家庭教育只有根基牢、起点正,才能培养出好人才。长期以来,我们似乎都在强调三者共同发展,实际上又总是倾向于将教育归之于学校和社会的事,家庭教育的功能无形中常被忽视。在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当下,中职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中职教育者的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深感中职生的家庭教育决不能弱化或空白。以下结合多年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经历,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面对现实,共同关注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软硬件以及办学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相对于普通高中和大学而言,却仍处于较为边缘化的地位。中职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教育,经常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与认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狭窄,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一般情况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认为是“惨遭淘汰而不得已选择读中职学校”的,他们身上往往比普通高中生具有明显的失落感和行为认识的偏差,他们缺少归属感和被信任感,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他们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教育学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他们由于先前遭遇了某些不顺,缺乏人生理想和信心,进入中职学校后自认为没有前途了。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既有生理和心理上的苦恼,又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他们缺乏经验,不能真正独立,需要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引导。

二、唤起责任,树立信心

首先,要唤醒家长的责任感,改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有一部分中职生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是“输在起跑线上了”,没希望了,对教育孩子的意识几乎为零。因此,家长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从实际出发,要真正认识到,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条十分宽广而通畅的成才成功之路。孩子虽然文化课成绩较差,但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绝不是低智商群体,在他们身上同样有很多闪光点,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要让家长明确,如果他们放弃了自己正在就读职业学校的子女教育,到时自己孩子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差,甚至一无是处,白白失去有可能更容易成功的绝好机会。我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家访、家长会、座谈会等等,努力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唤醒家庭的责任感。

其次,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形成家庭教育的动力和家校共教的合力。用往届的优秀毕业生成功的经历,让他们看到未来,看到希望。如许多知名公司企业正亟需大量的技术工人,许多上岗的中职毕业生比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理科学生更受欢迎的现实,让他们看到成功成才离自己是如此之近,由此帮助家长不要看轻选择了就读职校的子女,找到自信,形成动力。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学生贴上好标签,只要看到点滴的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因材施教,比如学习后进的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家长和学生分析其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或许有特长,引导鼓励他们参加艺体高考;有的同学因为学科短腿现象,成绩不理想,则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勤做多问,实现进步,让家长看到孩子成功的方向与可能。

三、更新观念,改进方法

在家庭教育的思路、方法和内容上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方法一定要得当,要符合孩子的实际。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帮助家长认识青少年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对孩子出现的情绪反复,行为多变,要有心理准备,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的能力有高有低,对子女期望值要符合实际,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引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对子女要给予真诚的期望,经常鼓励,给予积极的动力。因势利导,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他们会做人,有本领,成为自食其力又有益于社会的人。在教育方式上,要摒弃以往的那种专制作风,不训诫,不体罚,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尽量做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能采取说服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中,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孩子的要求,让家长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相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定会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四、设身处地,真心呵护

在多年中职教育的实践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家庭问题比较特殊,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而且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家庭没法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客观上造成孩子在心理、性格、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欠缺,这时老师就必须设身处地为这些学生多做一些事情,甚至充当起兼职家长的角色,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平时我们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少一些苛责,多一份关爱,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用家的模式来营造班级氛围,以真诚的爱心去排除他们的戒备和自卑心理,让他们与老师、同学的感情融洽起来,确实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中也有家一样的温馨。从而使这些较为特殊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环境的感染和心理的激励中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培养出完善的人格,使他们遇到问题会毫不隐瞒,与老师坦诚相见,促进有的放矢地教育。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