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培养低年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014-08-12王顺琴
王顺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88-01
刚入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很多已经有了从众的思维定势。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时,学生们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等着听他们回答,不愿有自己的思考,不敢标新立异,总而言之,缺乏自信。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无可挽回地萎缩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
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并且都能学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去鼓励、积极启发引导学生,防止学生心理产生恐惧、害怕感及局促不安的心态,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在这里我要特别的强调一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老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里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出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不停地高喊:我来,我来。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压力大而失去自信了,这些都是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这时候老师应该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和发言。
二、以引导学生“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在读书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尝试提问,具体的说:就是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定范围、提问题(教师在课文中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暗示等等。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题明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三、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巧设习题,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才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
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使用多种不同的解法,是锻炼他们求异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理词成句”便是这样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法。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好的几个词写在黑板上,如:“蒸汽机、瓦特、是、发明、的”。然后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这些词组成句子,最后当堂交流。这时孩子们会发现,相同的几个词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瓦特是发明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是瓦特。”“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虽然答案各不相同,然而都是正确的。这时孩子们的笑脸是灿烂的,自信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必须将思考问题的过程揭示出来,便于分析和研究。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介绍自己所运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题教学中,更应注意将自己的思路揭示给学生。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思考,现场分析,现场推演,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和研究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方式和过程。为此,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问、对话、练习、做作业、测验和个别辅导等途径,获得有关反馈信息,从中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思路。在这三个思路中,教材的思路是依据,教师的思路是桥梁,学生的思路是中心。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教材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