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批略改重讲评
2014-08-12胡杰云
胡杰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80-01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教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如何使语文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近几年来,我一直采用“粗批略改重讲评”的方法进行教学,也还颇有效果。
作审题指导时,只重点讲述一道,估计大部分学生可能写的题目,即中等难度的文题,其余文题只略作解说,或不作指导。最后,要求学生量力而为,选择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一道文题。完成这一环节,只需15~20分钟,几分钟之后,全班学生几乎都可以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而且每道文题都有人写。这样全班作文往往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技法也多有讲究,尤其是思想感情表达比较真实自然,有时一班竟会出现十几篇佳作。比如,教完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几篇小说之后,我曾拟《成长的烦恼》《灯光下》《上学路上》《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共四道文题,重点指导了《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位学生写这道题,内容是大年初一正逢雨后放晴,他与弟弟去自己曾经念书的小学玩儿,只见校舍破败不堪。而学校对门山坡上的祠堂却修葺一新,祠堂不远处的路旁还新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水庙。清晨,乡亲们络绎不绝地去祠堂和水庙烧香拜佛。文章写出了一种独特而深沉的感受:不少乡民稍稍富裕之后,总舍不得花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孩子念不念书也无所谓,却乐意大把大把花钱去求神拜佛。这怎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这篇文章选材立意都很好,只是表达比较粗糙,几经修改润色之后,我建议他投去一本市刊,结果很快就刊登了。
作文批改最为吃劲,几乎为所有语文老师所叫苦不迭。尽管不少同行探索总结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推广运用。我对学生的作文历来是每篇都看,但只采用“粗批略改”的方法进行。一般是先将学生的作文拿来,迅速看一遍,然后凭最初的大概印象,或第一印象下一个简要的尾批,或给两三个眉批,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有时也只画一些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如横线、箭头、问号等,多提示学生自己去推敲、修改。至于文中的明显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则随手改正或标示出来。这样,粗略批改一篇作文大致需要花5~12分钟。于是,除正常上课之外,利用一两天内零零碎碎的时间便可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批改完一个班的作文。
但是这样操作仍难免高耗低效。为了优化评改环节,我对新接手一个班的前面三四次作文的批改要精细一些,到了下学期就让学生自行修改,最后完全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这时语文老师也就基本从繁重而艰辛的作文批改中彻底解放出来了。
在批改过程中,我常常作一些摘录,为讲评准备材料。待全班作文批改完了之后,再用一、二个课时备一堂课文讲评课。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不可不精心设计。首先,选出三五篇写得比较好的,再反复看一两遍,认真修改润色一番,准备到班上念。最多念两篇,其余只点名表扬,让同学们课后传阅。在班上念范文,要经常变换,绝不能总念一个或哪几个经常写得较好的同学的文章。有明显进步的,有时念写得成功的一段,或念写得精彩的一两句,或分析用得较好的一个词儿,以便普遍激发写作兴趣,全面调动写作积极性。然后,再选出几篇写得比较差的,每篇只摘抄一两句,最多摘抄一段,不点名,只用小黑板出示,或临时抄到黑板上,师生一起分析,查找毛病,推敲并修改。最后,从批阅纪录中拟出几个要点,到班上讲评。这些要点,一般都是在批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有次批改作文中,我先后形成整理并拟定如下七个要点:1.写作态度认真;2.题材丰富多彩;3.技巧不乏可取之处;4.炼意上花功夫不够;5.叙述平淡,毫无感情投入;6.有偷懒抄袭嫌疑;7.基础知识方面不够扎实。讲评时,着重讲第一点和第七点。肯定成绩时,一般比较全面;指出缺点和不足时,一般一次只重点讲一个,而且估计这缺点或不足是学生下次作文时大多可以改正或者会引起重视的。比如,有次讲评,在肯定成绩之后,我只讲了一个表达严重不清,不注意炼词、炼句的问题,演示几个例子,师生一起讨论修改,学生听后,很有收获。有时只重点讲评一篇文章的优劣得失,如上面提及的那篇《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到表达修改,都讲;同时,还请那位学生谈学作体会。结果全班同学都很感兴趣,很受启发。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繁复而艰辛的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