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与中学生的健康
2014-08-12王春波
王春波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67-0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国文化传统里记载了无数关于感恩的故事,它们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风。但是,现在的青年学生他们却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缺乏,他们学习上不努力,生活上要求过高,行动上懒散,对老师的教育情绪化。据观察,现在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使我们不能不反思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一、中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1.家庭因素
现在初中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受家庭百般呵护,从而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在他们的人生观里“我”永远是第一位。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让他们缺乏感恩教育。
2.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受到冲击。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扩大,各种媒体及网络给中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参照与过去大不相同;同时社会上的各种腐败之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思潮不断侵袭与冲击中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辨别能力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导致人格素质降低,感恩意识逐渐丧失。
3.教育因素
现在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所以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看重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学生对身边的事情缺乏感受,体会不到感恩的情绪。
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通过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1.召开系列主题班会深化学生的认识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教师、朋友乃至陌生人给予的恩惠,因此我们必须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如可召开一系列以“感恩为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支持的结果。
2.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在教育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义务,也没有只索取不付出的权利。要达到这一认识,就需要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家长、教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尝试做一些家长与教师经常为他们做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恩情。
3.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强感悟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每周或每月别人为自己做过的、自己受到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班上宣读或者选出体会深刻的文章并放在教室的展示窗里展示。
4.借助故事的讲述来加深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
很多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很深刻,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给学生讲或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
(二)通过及时评价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
1.引导学生在对事件的分析中加深体验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就一些感恩教育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新闻报道中的事件来组织学生讨论,升华其情感。
2.让学生在完成感恩作业的过程中不断体验
学生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发自内心地感激。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3.让学生在亲情主题教育中深化体验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常会遇到值得纪念的、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可以在特定日子,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教唱感恩歌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点播感恩主题歌曲等。
4.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让学生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将感悟转化为行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承担一定数量的集体劳动,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活动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校和教师的关怀。
(三)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践感恩行为
学校可以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感恩活动由校园延伸到社区,让学生真正把所理解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从而有利于对他们感恩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工程。尤其是在当今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力构建。学会感恩,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让学生学会感恩,是我们的教育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